(经济观察)碳排放权交易迎新政: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10 06:29:30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助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近年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稳步推进。2011年10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地启动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2017年12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人民币,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

  与此同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覆盖范围、产品多样性、市场透明度、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短板日益明显。为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条例》正式出台。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表示,《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是指导中国碳市场运行管理的法律依据,在碳市场发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条例》明确,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碳排放权交易应当逐步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条例》从碳排放配额分配等六个方面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为提升监管效能,《条例》还规定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平台,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 活动的全过程监管。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条例》的出台是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中的里程碑事件,开启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法治新局面,为市场的运行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条例》明确,碳排放权交易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其他现货交易方式。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欺诈、恶意串通、散布虚假信息等方式操纵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或者扰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秩序。

  “2021年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后,整体运行较为平稳,但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的问题较为突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竺效说。

  针对碳排放权交易实践中的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竺效表示,《条例》在规定重点排放单位如实报告碳排放数据义务、数据的原始记录和管理台账保存义务以及相关法律责任之外,还进一步规定了技术服务机构的责任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条例》通过明确规定重点排放单位、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等主体的义务和责任,加强了对碳排放数据质量的监督管理,有利于保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

  徐华清表示,《条例》对数据质量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明确了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核减下一年度配额、责令停产整治、取消资质、限制从业等法律责任。相较于此前管理办法,行政处罚力度有大幅提升,有助于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约束,有效保障碳排放数据质量。

  国家医保局也在不断完善目录准入的办法。2022年,医保部门提出了竞价准入的办法,解决了部分非独家药品价格较高、难以进入目录的问题,引导企业以竞价的方式自主降低价格,换取进入医保目录的机会。

  结束语

  得益于前些年消费者对于炒货坚果类零食的热捧,沃隆食品曾一度迎来高光时刻。华经情报网数据显示,国内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在2012年到2018年期间接连增长,从5445亿元上升至10297亿元,2018年的同比增速为12.03%。其中,在休闲食品细分市场方面,炒货坚果类2018年市场份额高达32.70%。食品专业出身的公司创始人杨国庆2015年研发出第一款混合小包装的每日坚果,凭借这波流量红利,迅速铺开了市场。

  坚持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制定和修改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湿地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法和核安全法等法律,覆盖各重点区域、各种类资源、各环境要素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持续完善重点领域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累计制修订绿色发展有关标准3000余项。实施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严厉查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强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形成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侦办工作合力,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本报记者 赵子强 见习记者 刘 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践行多边主义,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深化务实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刘雅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