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期货铜日报20240620:下游补库意愿仍有限 铜价维持震荡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6-20 09:03:21

核心观点

■铜市场分析

期货行情:

昨日夜盘沪铜主力合约开于79,500元/吨,收于79,610元/吨,较昨日午后收盘上涨1.25%。

现货情况:

据SMM讯,昨日升水如期下行,持货商降价甩货意愿明显。盘初主流平水铜报贴水160元/吨-贴水150元/吨附近,好铜如CCC-P,金川大板等报贴水140元/吨-贴水130元/吨。现货成交不佳后升水快速下调。进入主流交易时段,主流平水铜迅速降至贴水230元/吨-贴水220元/吨附近,好铜报贴水210元/吨-贴水200元/吨部分成交。因今日仓单部分释放下游采购情绪仍然较差,市场成交表现平平,持货商继续下调升水。至上午11时前,主流平水铜报贴水260元/吨-贴水240元/吨附近成交,好铜报贴水240-贴水220元/吨成交。

观点:

宏观方面,目前地缘因素仍然多变,据金十讯,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发表讲话称,黎真主党已经对“最坏的情况”做好了准备。他表示,如果以军对黎巴嫩发动全面战争,黎真主党武装的战斗将“不再有任何规则或红线”。届时,以色列全境都将成为真主党武装的打击目标。国内方面,央行行长表示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正与财政部共同研究落实推动;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需要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金融总量数据产生“挤水分”效应,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

矿端方面,据Mysteel讯,上周铜精矿现货市场活跃度维持稳定,买方放缓采购节奏,卖方报盘及买方回盘有微幅上行趋势,主流成交维持在个位数中低位。供应端及需求端基本维持稳定,预计TC维持低位运行,市场关注年中谈判进展。目前TC价格回升至0.87美元/吨,但整体仍处极低位置。消息方面,据外电6月17日消息,根据全球第三大铜生产商新任老板所说,铜矿业整合为几家类似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超级巨头,可能会提升对清洁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的铜的产量。

冶炼方面,上周国内电解铜产量24.4万吨,环比增加0.1万吨。周内检修企业变化不大,前期检修企业检修完成后逐渐爬产,加之市场上粗铜、阳极板供应较为宽松,铜矿影响减小,再生铜冶炼产量增加,因此产量继续回升。

消费方面,据Mysteel讯,由于周内铜价受宏观情绪影响表现震荡下跌,下游消费有所回暖,入市采购情绪表现回升,且随着部分前期存量订单释放,下游提货量因此增加,但因绝对价格仍处于高位,部分加工企业存进一步看空情绪,接货意愿稍显谨慎。

库存方面,LME库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92万吨至15.59万吨。SHFE仓单较前一交易日下降0.40万吨25.81万吨。SMM社会库存下降4.05万吨至40.16万吨。

总体而言,当下矿端干扰仍存,TC价格维持在极低位置,不过在铜价走低之际,升贴水报价明显抬升,显示下游买兴略有恢复,但整体仍有较重的观望情绪,同时国内社库本周虽有小幅去化,但整体仍处高位。宏观方面,美联储按兵不动,而欧元区则是开始降息,同时地区内反全球化态势似乎又有抬头,短时内美元或暂时偏强,因此就操作而言,铜品种目前仍以观望态度为主。

■策略

铜:中性

套利:跨期反套

期权:卖出看跌@77,000元/吨

■风险

需求持续偏弱

美元持续走高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2/9/15461267313676673429.jpg" alt="" />

  2022年夏,开工不到三年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100万辆整车下线;2023年新年伊始,西安比亚迪草堂工业园内千人作业的汽车总装生产线忙碌有序。企业在加速赶订单,外商继续投下对中国的“信任票”,中国经济脉动持续增强。

  统筹下,石化企业转产口罩,防疫物流开辟“绿色通道”,全国统一通行证足量发放,外贸企业“白名单”助力“固链”“稳链”……战“疫”各方协同作战。

  其中,关于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建议,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关于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建议,为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发挥了作用。关于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完善民营企业诉求维权机制等建议,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参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同比看,2022年12月CPI上涨1.8%,涨幅比前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涨幅比前月扩大1.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87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涨幅与前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92个百分点。

  马均也提出,四川产粮区域有70%是丘陵地区,这些区域实现农业现代化难度很大,需要加强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广大农户更迫切需要突破性的轻简高效、提质增效技术。建议四川从技术研发入手,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科技支撑更高水平的‘天府粮田’。”

高尚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