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看后市|A股正处观察期,“七翻身”行情或仍可期待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6-24 09:31:14

  近期市场持续回调中,沪指再次失守3000点关口。进入6月的最后一个交易周,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呢?

  澎湃新闻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观点,大部分券商认为,虽然当前市场仍处于政策、价格和外部等信号的观察期,但今年预期最为悲观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七翻身”行情仍可期待。

  配置方面,绩优龙头成为多家券商的一致偏好。中信证券便指出,当前市场对绩优龙头的配置共识将进一步增强。

  中信证券:市场 仍处观察期

  展望后市,当前市场仍处于政策、价格和外部三大信号的观察期,政策信号出现扰动,价格信号仍未明确,外部信号仍待观察,预计三季度上述信号将逐步明确。

  首先,经济内需数据依然相对偏弱,价格信号仍未明确,核心城市房价有企稳迹象,但仍需地产去库存和稳市场的政策加码;近期税收倒查担忧影响微观主体情绪,税务部门及时回复、稳定预期。

  其次,“科创板八条”落地明确改革方向,旨在提升优质科创企业的吸引力;货币政策导向逐步清晰,低利率环境仍将持续,强化红利品种的配置价值。

  最后,当前市场板块间分化和轮动弱化,而行业内部分化不断加剧,绩优龙头的财务和治理优势更加明显,市场对其配置的共识也将进一步增强。

  配置方面,当前市场对绩优龙头的配置共识将进一步增强,建议在市场拐点明确后再逐步切向绩优成长。

  中金公司:信心修复仍需政策支持

  5月底以来A股市场持续回调,投资者风险偏好承压,交投意愿不足。展望后市,虽然2月份以来的修复行情面临波折,但今年预期最为悲观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已经重新回到历史偏底部水平,指数5周连阴后资产价格可能已经反映投资者过于悲观预期,下半年稳增长政策加码结合当前资本市场政策红利下制度不断完善,有助于继续活跃资本市场,再度提振投资者信心,下半年继续多关注阶段性及结构性机会。

  从我国宏观环境来看,近期公布的部分5月物价、金融和经济数据表明相比一季度,经济景气出现边际转缓迹象,且在结构上表现为供给强于需求、内需缓于外需。

  海外方面,全球地缘风险加剧、主要经济体间贸易争端增多、美国降息预期反复等也对全球资金流向带来影响。

  此外,外需较强背景下出口链行业和全球定价资源品仍有配置机会,红利资产近期虽有调整但中长期逻辑未变,新能源等绿色板块重点关注近期产业政策的边际变化。

  综合来看,阶段性兑现压力和红利板块日历效应是近期红利板块调整的主要原因。但中期角度,并不看空红利板块。

  从股息率来看,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水平已经回升至5.6%。同时,随着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不断走低,当前中证红利的股债息差也再度走阔(达到3.33%),处于历史高位,这意味着投资者对于股息率的要求还在进一步下降。

  从红利板块的季节效应来看,红利板块表现最差的6月即将结束。若三季度市场企稳回升的催化条件一旦出现,仍可优先考虑布局红利资产。

  此外,复盘发现,2023年以来赔率资产每一轮的涨幅都比较明显,不过行情相对较为短促,板块轮动较快,择时和选股难度较高。建议投资者聚焦行情景气向上,未来能够有业绩兑现的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光模块等行业,同时关注车联网等政策催化集中的主题性机会。

  兴业证券:大盘龙头仍将是重要超额收益

  年初以来全球包括A股,都是大盘、龙头风格占优。这背后,一方面是全球乱局下,高胜率投资成为共识。另一方面,则是龙头企业基本面优势不断扩大。此外,资金面上,增量主力以大盘指数被动基金、保险资金为主,也进一步强化市场龙头风格。

  展望后市,随着经济温和修复、龙头盈利优势凸显,在高胜率投资理念、统一战线的加持下,今年纷乱的市场中,大盘龙头风格仍将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源头。

  首先,从风险偏好的角度,全球都已进入高胜率投资时代。并且国内市场在经历过去几年的大波动洗礼,以及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对于投资理念的重塑,对于高胜率资产、高质量龙头的共识已在凝聚。

  其次,从盈利的角度,龙头优势或仍将延续。当前经济底部已逐步明朗,但经济修复的路径或较为温和,而非“V” 形反转。在此背景下,大盘龙头作为各行业中具备竞争优势的标杆,在未来一个阶段其超额收益或仍将持续。

  再次,从资金面的角度,大盘龙头、核心资产统一战线的重塑刚刚开始。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一方面ETF、险资等成为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小盘股、“壳价值”的炒作受到抑制,共同推动市场向大盘龙头聚焦,高胜率投资正逐步成为全市场各路资金的共识。

  华泰证券:“七翻身”行情或仍可期待

  近期量能回落、消费核心资产降至低位、攻防两端资产切换(红利→A50,出口链→科技),或反映偏弱的基本面预期下市场仍在寻找新的预期差和主线。

  当前全A风险溢价逼近±1.5x标准差走廊上沿,隐含的地产/M1预期或已实质性超调,后续财政脉冲(领先M1同比约3个季度,去年四季度以来财政力度已有所回暖)等积极线索将逐步显现。市场预期不高的背景下“七翻身”行情或仍可期待,关注三中全会、7月政治局会议增量政策。

  配置建议上,中期角度维持胜率思维,关注三条配置线索:1)宏观供需两端压力下,凭借自身能力提升保持ROE中枢平稳但市场却沿ROE下行定价的资产——A50为代表的产业巨头具备切仓价值,2)行业层面,以家电/食饮/物流/出版为代表的大众消费龙头也具备上述特征,3)基于库存周期和产能周期,挖掘供需双向改善的行业——消费电子/面板/航运/轻工等。

  一方面,目前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都处于缓慢变化过程中,如5月经济金融数据尽管略有边际改善,但整体仍然偏弱。如宏观政策在4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要求加快发力形成实物工作量,但政策力度和节奏的变化仍然偏小且实际政策效果的显现和验证都较为缓慢。

  另一方面,市场对重要会议前的市场都有稳定市场的需求和预期。因此整体而言,市场不存在大的下行破位风险,预计仍将在关键点位上延续震荡,继续等待新变化。

  随着政策积极发力,市场预期或将逐步改善,A股市场易上难下,预计A股市场将逐步摆脱弱势,时点上关注重要政策出台的前后。

  具体来看,当前市场偏弱运行,很大程度是由于投资者未形成一致预期造成的,无论是对于经济景气回升的预期还是对于政策的预期,投资者均存在一定的分歧。而未来随着政策的积极发力,市场预期有望逐步改善,A股市场易上难下。

  短期内,市场或仍偏震荡,在市场偏震荡的环境下,业绩相对稳健的高质量资产,其市场行情或相对占优,因此,建议以高质量资产为底仓。此外,当前科技板块利好政策逐步出台,市场对“科特估”的关注度较高,利好政策有望催化出新一轮“科特估”行情。

  因此,偏成长的科技板块也值得关注。高质量资产方面,建议关注食品饮料、家用电器与石油石化等行业;“科特估”方面,建议关注电子、通信以及计算机等行业。

  展望下半年,中美名义增速差有望收敛带动中美利差收窄,成为中国资产价格修复的核心因素。一方面美国消费疲弱迹象显现,通胀韧性回落,美国名义经济增速的走弱或将趋势性显现。

  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上行周期中,外需的修复叠加政策发力将助推国内经济向好,A股新的投资框架应摒弃中国信用周期,转为全球制造业和货币周期框架。名义经济的“东升西落”将带动中美利差收窄,成为中国资产价格修复的核心因素。

  随着海外流动性的逐步宽松,成长风格有望占优。在市场风格切换的关键阶段,政策持续助力下,科技股有望“乘势而上”。政策持续发力,背后是逆全球化和大国博弈的宏观背景。

  从交易层面看,科技股符合市场偏好,估值具备性价比。建议关注:优势制造业、“卡脖子”环节、“前沿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数字经济。重点关注半导体、自动驾驶、信创、低空经济等赛道。

  伴随陆家嘴论坛召开,市场将正式进入7月重要会议预期发酵阶段。当前时点坚定看多,结构方面半导体设备、AI消费电子、核心军工等板块或将是本轮反弹中弹性最大的方向。除此之外,券商整合或将出现一定的主题投资机会。

  当前时间点,建议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流动性与风险偏好改善相关的科技股布局机遇。科技股细分方面可关注:核心军工,半导体设备与AI硬件相关的消费电子等细分。

  5月下旬以来A股转向震荡休整,核心在于基本面数据验证期,宏观经济弹性不足制约风险偏好。当前A股多数宽基指数估值已修复至近三年中位数附近,后续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抬升还需要等待新的催化,重点关注地产数据验证、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七月底政治局会议定调。

  股息率方面,最新沪深300股息率3.26%,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2.26%,红利资产仍具备较好配置价值。资金面来看,2024陆家嘴论坛上监管层多次强调“壮大耐心资本”,后续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有望成为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对后市不必过度悲观,全年A股有望在震荡中逐步上移。

  风格方面,在低利率和资产荒环境下,高股息资产仍是中长期资金配置的重要方向。

责任编辑:王其霖

  路透社称,马克龙的这些言论,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也引来欧洲和美国一些政客的批评。对此,这名法国外交官认为,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的报道标题多少有些“哗众取宠”(sensationalist),意涵与马克龙的观点有一些细微差别,并没有完全反映出马克龙的意思。

  “房子10年不能买卖,但是10年内很可能要二胎,如果再将老人从老家接来,两居室就不太够住,所以规则本身有不合理的地方。”该市民表示。

  据商务部网站,在3月23日至3月28日6天内,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至少会见了宝洁公司董事长、总裁兼CEO詹慕仁、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施奈德等在内的12位跨国企业高管。4月初,王文涛还会见了礼来制药、英特尔公司、空中客车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和法国企业代表。

  按照这样的增幅,人口破千万的目标对沈阳而言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事实上,从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沈阳人口增长量也未突破百万。而根据《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这意味着未来三年,沈阳要再增长八十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难度可想而知。

  按照这样的增幅,人口破千万的目标对沈阳而言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事实上,从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沈阳人口增长量也未突破百万。而根据《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这意味着未来三年,沈阳要再增长八十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难度可想而知。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张悦 环球时报记者 谷棣]当中国和韩国多地4月中旬被发源于蒙古高原的沙尘暴笼罩时,又有韩国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韩国是中国环境污染受害者”,这一幕自然让人想起一些韩国人近年来屡屡“归罪”中国的做法。与此同时,多家韩国和国际机构的民调均显示,韩国民众对华好感度下降,特别是一些自称“进步”的年轻人“厌华”情绪相对更强。《环球时报》“中外民间交流系列观察”栏目组就此话题深入采访后发现,部分韩国人对华心态上的变化反映出他们尚未适应中国的快速发展及随之而来的地位变化,仍固守原有利益观和优越感,这使得他们在与中国人交往时高度敏感。中韩建交今年已是第31个年头,两国之间多领域的友好合作有目共睹,但韩国民间对华认知出现偏差让双方重视两国关系发展的人士感到遗憾,并期待通过促进交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陈雅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