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08 11:02:24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具有扎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壮大经济实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14亿多人口大国的发展水平和人均生活水平逐步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确保如期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对一些国家对我国科技、贸易等遏制打压,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还要继续推进,但我国生态系统脆弱,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才能克服环境容量有限的困难。面对居民收入差距和财富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的局面,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才能防止两极分化。面对诸多风险隐患,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做大经济实力这个分母,稀释风险这个分子,才能有效抵御各类风险。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体现了理论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是历史进步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成绩喜人,但仍任重道远。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把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领会逐步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我国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技前沿、高端装备等领域涌现出了不少里程碑式创新成果。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高质量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实践还有不足。比如,有的不顾客观条件和本地实际盲目举债,有的忽视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有的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招商引资,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和隐患。必须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本领。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我们要厚植发展后劲,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关键是靠科技创新。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创新驱动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客观现实,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美丽中国建设。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一些重大关系。要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既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也不能因为求安全而裹足不前。正确处理发展和环保的关系,协同推 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正确处理国内和国际的关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坚决避免脱实向虚,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与安安的“自律”不同,“新西安人”曹嘉的计划有些“放纵”。“我来西安还不到半年,今年春节带亲友‘打卡’了兵马俑、钟楼等景点,但总觉得有些‘走马观花’。”曹嘉称,他希望能够静下心来,穿梭在西安老城区的大街小巷,细细品味古城的韵味。

  “今年1月份就有农户下订单,相较于往年提前了两个月。企业生产线从春节运转至今没有停歇。”公司生产厂长李坛平说。

  时隔三年再去普吉岛 犹如见到“老朋友”

  “作为行业代表性企业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匠心产品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美,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艳娜说。

  北京局集团公司介绍,2月4日(正月十四),北京局集团公司发送旅客76.08万人,同比2022年增幅133.3%,其中北京地区发送旅客38.8万人。春运以来(1月7日至2月4日)北京局集团公司共计发送旅客1740.93万人。

  2022年3月,春寒料峭,卫杰已经带着村干部对全村机井进行摸底,随后对渠网进行底板凿除、防渗堵漏、侧墙填塞等工程改造,新修灌溉管网700米,彻底解决了机井灌溉“肠梗阻”问题。

郑奕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