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协委员建言打造“养老+托育”一站式专业机构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03 01:23:53

  近年来,北京市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框架。逐步构建以幼儿 园开设托班为主渠道,托育机构、单位社区托育点为补充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

  来自工会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主席安春玲认为,北京在“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方面,还存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托育的供给能力不足、专业化机构总量短缺与结构矛盾并存、服务水平与民众的期待存在差距等不足之处。

  安春玲建议从三方面实现养老托育设施建设“一体推进”。首先,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托育服务点。通过探索“新建小区配建”“老旧小区改建”“未来社区共建”“固定时间互访”4种共配模式,灵活分隔使用空间;其次,探索新型养老托育模式,加快促进老幼同托模式落地。打造“养老+托育”一站式专业机构,构建“一老一小”在同一个园区内享受专业服务的服务机构综合体,既保障独立生活区又构建共享活动区,实现老人情感需求和幼儿认知建立的双向满足;再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高质量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要创新“老幼共护”人才培育机制。强化保育师和养老护理员一体培训,建立“中高本硕”养老托育服务人才体系,实现一名专业人员一体服务幼儿和老人,培养更多高质量实用型人才。

  来自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许艳丽从优化养老驿站的功能定位建言。

  许艳丽建议,一是要建立养老驿站服务对接常态化机制,有效对接老年人需求和养老驿站服务,使供给双方能够定期做出调整优化;二是对养老驿站和养老照料中心的职能定位进行整合划分,养老驿站主要发挥中介、媒介和中转的作用,以接收能够自理、需要帮助的老人为主,并作为主要的中转站,负责将失能失智半失能的老人转至养老照料中心;三是推动养老驿站运营主体实现规模化、连锁化运营。同时,制定和完善养老驿站评估体系和标准化运营体系,以标准化运营体系来规范和引导养老驿站的准入和建设。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长期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已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社会问题。针对如何构建社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来自妇联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医养康(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余立新从社区和家庭两个角度建言。

  余立新建议,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构建一个社区整合式长期失能照护模式。建议发展小型、灵活的照护组织,如家庭照护小组、邻里互助小组等。鼓励专业化的跨学科照护团队参与,协作提供更全面、更人性化的照护服务。

  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包括“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在内的“十大工程”,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千亿级特色产业群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和重点任务。

  ——投入品减量化,发展增量化。

  谈及主人公地青萍的设置,潘凯雄认为,她既是在场的,也是不在场的,她有投入的一面,也有冷静观察的一面,这样一个叙述者的角色设计,使得这个作品的深度不动声色,改变了所谓非虚构的小说化和新闻特写的小说化,使它真正小说化。

  “有些患者失去了对人的信任,而狗狗可以做到安静的陪伴和无条件的接纳,能够自然地使患者感到亲近。通过抚摸、陪伴、互动,患者会在不知不觉中打开自己的心扉。”陈佳佳说,通过“狗医生”打开心扉后,专业医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1979年开始投入服务的市区线第一代M-Train行运至今已有四十余载,超负荷的使用年限意味着它们濒临退役。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兽医学研究论文指出,如果宠物狗在幼崽期和青春期食用由非加工肉类、人类剩菜和生骨头组成的饮食,或能预防其成年后的胃肠疾病。

施毅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