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汪曾祺:自带“弹幕”的作家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6-08 20:29:35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上官云)提到著名作家汪曾祺,你会想到哪些作品?是《受戒》,还是《大淖记事》?日前,《汪曾祺1000事》读者见面会在北京举行。

  出版社介绍,这部作品的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杨早、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徐强以及河南文艺出版社历史文化编辑部主任李建新。当天的见面会上,三位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受。

  《汪曾祺1000事》从1920年汪曾祺出生写起,到1997年他去世止,选取汪曾祺一生中具有史料价值和最能体现个人性格、文学师承、创作经历的事件,以简洁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

  这部作品包含1000多个“世说新语”式的小故事,以时间为主要线索,连缀成一部简明而完整的汪曾祺传记;在年谱传记之外,独辟“条陈撮述体”叙事新体例。

  杨早解释,“1000事”是一个体量,也体现了一个概念,“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一个小事组成的,它不是大的概念。从微观角度看,很多小事情,可能会成为你人生当中的一个零件,这个零件拆开有它自己的意味所在,就是想做这样的工作。”

  “其中有些事,它不见得跟汪曾祺密切相关,但是你了解这些事情可以体会他成长的氛围,他书写的时代背景,这些东西有助于大家理解汪曾祺。”杨早解释道。

  “汪先生是作家当中少有的融通者。比如语文的融通,他同时是一个语言学家和文学作家;此外还包括艺文的融通、雅俗之间的融通,理论和实践的融通等等。”徐强表示,汪曾祺不但创作有很高的境界,其学术底蕴也很深厚。

  对于外界赋予汪曾 祺的标签,杨早较为认同其中一个,即“汪曾祺是一个自带弹幕的作家”,“因为他很喜欢在里面加括号,会讲一些自己的感受,这个写法并不那么常见,这是他文学理念的反映,其实跟咱们现在的欣赏习惯有一些共同之处,所以说汪先生是很现代的一位作家。”(完

  <strong>是对祖国亲人最深的思念</strong>

  今年全新亮相的“大唐不夜城元宇宙”是全国首个唐主题元宇宙,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实现博物馆等文化资源、文化IP的交流与互通,打造3D沉浸式商业消费场景。

  一座座飞架的桥梁,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说。

  本期统筹:郭雪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8月底,数字人民币在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刚刚过去的2022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两度扩围。

  聚焦人才创新创业痛点难点,湖州在浙江率先建立人才恳谈机制,每周三晚上举行人才恳谈会,截至目前已举办24期,服务人才185人,收集各类事项和建议371件,满意率98.4%。

林家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