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领导人会晤联合成果声明(全文)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14 22:32:39

  新华社惠灵顿6月13日电

中新领导人会晤联合成果声明

  一、应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拉克森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于2024年6月13日至15日对新西兰进行正式访问。此访正值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西兰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签署10周年。

  二、访问期间,李强总理会见新西兰总督辛迪·基罗,同拉克森总理举行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新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三、双方重申1972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西兰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重要性。新西兰重申新方一个中国政策承诺。双方肯定中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年以来两国关系的积极发展。双方愿通过领导人、部长和各层级官方经常性交流,在双边框架下根据各自国家立场,包括平等公正、相互尊重、互利等深化合作,管控分歧,增进理解。

  四、为此,双方重申将举行外交、经贸、农业、领事、执法、防务、太平洋岛国事务和人权等领域机制性对话。双方欢迎拟于今年举行的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双方欢迎在食品安全、海关、农业、贸易便利化以及绿色经济等其他领域正在开展的合作。双方肯定人文交往对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包括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科学创新及二轨对话等交流。双方欢迎采取措施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中方宣布将对新西兰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

  五、中国和新西兰重申《联合国宪章》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更多对话和磋商应对国际地区问题的必要性。双方重申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多边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制的重要性。双方共同致力于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东盟为中心的架构等相关多边和地区平台开展合作。

  六、新方重视中方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重申CPTPP对能够满足“奥克兰三原则”的经济体加入保持开放。新方重视在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展中有关加 入工作组正在进行的讨论。

  七、李强总理和拉克森总理欢迎双方在共同利益领域加强合作取得的进展,包括签署以下合作文件:

  (一)《关于启动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的换文》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关于新西兰鲜食软枣猕猴桃输华植物检疫要求出口计划》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合作安排》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新西兰外交贸易部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合作安排的备忘录》

  (五)《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新西兰知识产权局关于专利审查高速路试点项目的安排备忘录》

  (六)《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新西兰资源保护部关于促进迁徙水鸟和海鸟环志数据交换合作的安排备忘录》

  (七)《关于中新第九轮战略研究联盟合作项目的确认函》

  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347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出口20265亿元,增长16.8%;进口14081亿元,下降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184亿元。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33232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76729亿元,增长10.6%;进口56503亿元,增长0.02%。1-4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8.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4%,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5.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2.9%,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0.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9%。

  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称,中乌领导人通话对欧洲来说是“好消息”,而中方将派出中国特使的消息也说明斡旋俄乌和谈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关郭某某的新闻稿件中提到,郭某某在忙完节前(春节)工作后,匆忙赶回了老家,享受一年中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然而疫情就是命令,来不及与亲人告别,当即返回了工作岗位。

  对于已满23岁(相当于人类的80多岁)的“丫丫”而言,归国后的它将面临许多挑战,需要适应新的气候和时区,慢慢缓解对于陌生地方的紧张感。

  作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但凡还在为这个国家的独立与未来可能的发展考虑,就该想到,俄罗斯不仅与乌克兰同宗同源,更是永远跑不开的邻居。与这个个头比自己大、实力比自己强的邻居长期相处,乌克兰不该只想着惹怒对方。如果能在双方保持和平的基础上,通过携手进行经济建设,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那乌克兰才是真正的赢家。

  “澳大利亚一些政客大肆宣扬中国威胁,却没有详细说明这个威胁到底包括什么”,香港《南华早报》援引澳国防和政治分析师萨米德·巴沙的话称,澳大利亚政府最新的国防战略评估报告呼吁进行彻底改革,使其军队具备远程能力,大肆宣扬不确定的“中国威胁”,以证明这笔开支是合理的。但这场军备竞赛的主要受益者是美国,因为澳大利亚不具备迅速运用本土解决方案的基础设施、劳动力或者技术。巴沙认为,澳中经济关系正在反弹。关键是要看经济合作的大局和此前定义澳中关系的和平姿态,而不是诉诸武力叫嚣,应第三方要求鼓动战争只会增加焦虑和不信任。

梁吉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