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安“赏花经济”为乡村发展赋能

来源: 安徽网
2024-06-21 17:45:54

  中新网永州3月4日电(唐涛华 刘慧)连日来,湖南永州市东安县横塘镇白滩河村油菜花基地游人如织。“我们组织了一个自驾游车队过来游油菜花田,品横塘羊肉。”湖南邵阳游客莫莉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说。

  近年来,东安县大力推广“稻油轮作”模式,充分利用冬季闲田种植油菜15万余亩,发展集赏花旅游、休闲娱乐、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美丽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倾力打造6个精品观花点、3条精品观花线路,推出旅游文化活动10项,满足游客多样化赏花需求。

  “采取水稻、油菜轮作方式,既发展花海经济,又保障粮食产量。全镇油菜种植面积8000余亩,预计油菜种植户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横塘镇党委书记易念介绍。

  油菜花在扮靓乡村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增收。东安鸡、横塘羊肉、猪血丸子……在油菜花海附近的花田农家乐,村民荣中月正为客人准备丰盛的农家特色美食。“现在每天有10多桌 客人,高峰期一天有三四千元收入。”荣中月之前靠种地年收入不过4万元,如今依靠油菜花海人气,一年纯收入超10万元。

  油菜花开,大庙口镇鸭塘村村民邓大鹏靠“菜花蜂蜜”实现增收。邓大鹏是当地养蜂带头人,近年来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养蜂致富,创建“舜皇之野中华蜜蜂文化产业园基地”,采取订单代养、产品回收、入股分红、吸纳脱贫户务工等多种方式和村民抱团发展。

  “这个季节是油菜花氨基酸最高的时候,蜂蜜、蜂王浆品质和营养最好,今年带动村民养殖中蜂2000余箱,春季预计收入40万元左右。”邓大鹏说。

  鹿马桥镇唐家村千亩油菜示范片设临时摆摊点,不少村民带来自家红薯粉、橙子糖、鸡蛋等农特产品销售。唐家村的菜籽油也是游客争相购买的“香饽饽”。

  李仕然是鹿马桥镇一家榨油坊负责人。每年,他的菜籽油都在周边县区热销,今年新油还没开榨,已有老客户来预定。“每亩油菜能产300斤油菜籽,按照100斤菜油籽榨35斤菜油比例计算,一亩地能榨100斤油,每斤菜油能卖10元,比单纯种地收入要高。”李仕然算了一笔账。

  像李仕然这样的菜油加工坊在鹿马桥镇还有很多。当地政府以“合作社+农户”方式,鼓励、引导群众发展菜油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据悉,东安县今年共投入资金794.5万元用于发展油菜生产,油菜种植面积15.5万亩,创建万亩示范片4个,千亩示范片35个,百亩示范片217个。今年1月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完)

  在波兰,当地华商会在边境城市设立多个“边境服务部”,接送离乌侨胞,提供生活帮助;在罗马尼亚,当地华商会成员将离乌侨胞接至家中照顾;在斯洛伐克,当地华商会志愿者不仅提供食宿,还驱车远赴匈牙利购买物资安抚撤离人员;在匈牙利,当地中医为舟车劳顿的离乌留学生看诊治疗,还带着药品随包机陪伴孩子们顺利回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2022央视财经论坛”30日以线上形式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新动能”为主题,邀请国家及部委领导、机构学者、企业家等重量级嘉宾,共同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

  由于一些同事“阳”了,刘吉明连续多天忙碌在口岸。面对相当于近3个足球场大、满载吃水7层楼高的“巨无霸”外轮,他略显疲惫的面容中流露着满足说,罗屿港已成为东南沿海首个、中国第六个满足世界最大40万吨矿石船靠泊接卸的港口,通过“海铁联运”可辐射到向莆铁路沿线的江西、湖南等地,“水水中转”可覆盖日本、韩国等地。

  如今,麻糍在指南村已成为一个产业,经营户几乎每天都打麻糍。比如年近六旬的村民程林妹经营的“林妹妹麻糍”日销售额最多时能超过6000元(人民币,下同),一年营收近70万元。

<strong>  一、总体要求</strong>

  <strong>迭代升级“浙江气质”洞见“大美”未来</strong>

陈秀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