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造谣7000条”,人工智能技术不能这么用

来源: 未来网
2024-06-20 10:29:12

  与以往靠自身发挥想象力杜撰“小作文”不同,如今利用AI造谣的门槛和成本更低。只需要输入关键词,AI软件就能自动在网络上抓取素材生成文本,再配上貌似和事件具有相关性的虚假图片,一条图文并茂、“有图有真相”的谣言就诞生了。

  可怕的是,这一过程基本不需要人的参与,就可实现谣言的批量生产。比如,发布“西安爆炸”虚假新闻的账号所属机构,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假新闻,每天收入在1万元以上,而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某某经营着5家这样的机构,运营账号达842个,这一数字触目惊心,令人十分不安。

  造谣难度降低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陡然增大。AI造谣能生成极为逼真的图片、音视频,这就颠覆了“有图有真相”的常规认知,蛊惑性极强。以新闻报道的口吻生成所谓的“突发新闻”,再配上耸人听闻的标题,短时间内就能快速传播,让不明真相的民众轻信,易引发社会恐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对社会信息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而相关部门的查证、辟谣则要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

  造谣、发布、扩散,说到底,是有人看到这背后有利可图。在警方查获的数起造谣案件中,当事人将虚假消息发布在平台,平台会根 据文章的点赞数和阅读量支付相应的报酬。在这一规则的刺激下,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加持”,追求谣言更逼真、内容更猎奇、传播更快更广,博取更多眼球,从而牟取流量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

  刺破不法流量经济的美梦,需要法律利刃出鞘。一些人奉行流量至上,心中既无法律观念,也无道德底线,甚至把冲撞法律红线的行为当成流量密码、炫耀资本。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在互联网造谣情节严重的,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应该成为悬在每个网民头上的警钟。同时,惩处造谣的力度也要再有力一些,让造谣成本再大一些。

  谣言通过平台发布传播,平台理应负起主体责任。作为具有技术优势的一方,平台要在内容甄别、阻断谣言、防止扩散方面积极主动作为。现有的内容监管机制还有哪些漏洞、分成机制是否合理、处罚措施是否完善,这些都应该成为平台查漏补缺的重点。对于造谣者,该警示警示,该截流截流,该封号封号,让毒流量“利尽而断”。

  “70多年来,党和国家在黄河防汛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先后四次加高培厚堤防,加固堤防1300多千米,新建、改建、加固险工、控导500多处,修建坝垛14000多道……”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方案技术处处长任伟告诉记者。

  作为《家业长青》的出版方,中国经济出版社教育分社社长崔姜薇在致辞中表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家业长青》一书完整地呈现了晟和研究院基于对宏观形势、热点政策、优势产业、经营管理、资产配置、家族传承等领域的洞见,系统梳理和分析变局时代企业经营与家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为中国的企业家和高净值人士提供了有关企业与家庭发展的全面、具体的思路和方向。

  “我们销售最好的是四人份佛跳墙盆菜和盐焗鸡。”广州酒家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截至1月14日,预制菜销售同比已有2倍增长,其中盆菜产品销售增量较突出。为应对预制菜的市场火热,广州酒家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做好产销协同,以市场为导向做排产计划和原料储备,动态跟踪销售情况以及库存情况并及时与供应链和生产端进行调整,确保新春期间库存充足。

  2023年的增长预期:“6%”居多,最高9.5%,21省下调目标

  来到昆明之后,高强度的训练让孩子们萌生过退意。王发偷过懒,打累了,就找借口说自己要去上厕所。他也想过离开这里,队里的一个小伙伴曾经找他密谋逃离。然而两个人还没动身,就被张教练知道了,计划不了了之。

  <strong>“作为一名外籍工程师,我目睹了中国不仅在技术方面,而且在服务的可持续性、成本控制和质量保障等许多方面,都在大步向前发展。若非亲眼见证这些转变,真的令人难以置信。”2022年11月14日,曾在“硅谷”工作的法国工程师、清华大学博士生大卫明,在“全球Z世代热议二十大”论坛上畅谈自己对中国新时代巨大变革的切身感受。这场论坛上,来自30余个国家的“Z世代”青年网上网下相聚,分享对中共二十大精神的理解,以面向世界、聚焦中国的姿态,展现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和对世界未来的美好憧憬。</strong>

李嘉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