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流量”变“留量”的文旅密码

来源: 人民网
2024-06-22 23:08:50

  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综合带动作用,发展旅游业是促进地方经济的客观需要。在这场热闹的流量争夺战中,不少城市在短期内获得了大量网络 流量和游客流量,但许多旅游目的地仍具有旅游场景单一、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线路品质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其将热度转化为在地效益、将短期高度关注转化成持久旅游吸引力的能力。在旅游消费需求呈高品质、多样化以及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的新趋势下,只有以特色文化赋能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才能更好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目的地提升“人气”的关键一环。当前,居民在旅行过程中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相约看展游”“美食攻略游”“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融合发展业态成为旅游新时尚,旅游吸引物不再局限于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等,戏剧节、音乐节、动漫节、演唱会、美食节、体育赛事等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因此,将优势旅游资源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丰富旅游吸引物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吸引物的表现力和趣味性,提高营销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能精准触发游客的出行动力,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同时,旅游目的地多样化旅游场景打造能力、精品旅游线路设计能力、旅游项目开发能力、优质旅游产品供给能力也需随之提升,在引来游客后,为其提供难忘的、能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的重游意愿。如此,才能切实将“流量”转为“留量”,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应坚持以文塑旅,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深入挖掘和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创新、丰富旅游场景、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拓展文旅深度融合的消费空间,并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线路,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更好满足不同旅游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旅游的本质是对未知的探索、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和人文的乡愁,当地居民习以为常的地貌景观、农业景观、工业景观以及生产场景、生活场景等,在文化创意、良好服务的加持下,均可以为游客带来新奇、愉悦、震撼等感受。例如,南方人涌入哈尔滨的早市体验东北人的生活,充分说明了不同城市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

  在游客希望体验不同文化的行为逻辑下,依托独特的地方人文与景观,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旅游场景,开发与旅游场景浑然一体的旅游产品和项目,让游客深度体验当地的自然、历史、人文魅力,既可以使游客在放松的同时增长见识,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可以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例如,以优美的农业景观为资源基础,以农耕文化为体验内容,设计农业生产体验场景,让游客体验“土特产”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的各个环节,化风景为场景、化文化为项目、化体验为产品,可以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助推农业价值链的提升。巧妙设计旅游场景,还可以充分发挥旅游景区消费平台入口、品牌培育的功能。游客一旦观看生产过程、参与生产过程、体验文创过程,更容易对这类旅游产品倾注情感,也就更乐意购买产品。

  柯拉光伏电站是我国第三大水电基地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十四五”时期首个开工建设的水光互补电站,也是四川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后对服务“双碳”目标、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记者薛晨)

  多年来,因为看好中国的发展,不少外商来到中国“淘金”,开启梦想之路。

  看好增长前景

  <strong>央视网消息:</strong>机场、火车站排起的长队,商场、街头挂起的大红灯笼,旅游景点攒动的人群,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春节成了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窗。目睹一片欢腾,有外媒感叹“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中国”,也有外国网友认为“中国春节的热闹景象温暖了世界”。

  从2018年春节前夕到2023年春节,5年时间,三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新跨越。李凯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之后的乡村振兴道路上,还需要大家共同奋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当牢记嘱托,为实现共同富裕接续奋斗”。

  作为合肥人,糯米圆子、山芋圆子、蛋饺等必不可少,家人这次也为“肉丝”备了不少,都是自己亲手做的,放在保鲜袋里,塞了小半个行李箱。“肉丝”说,到了上海,糯米圆子和山芋圆子可以直接油炸了吃,蛋饺可以加热直接吃,也可以在火锅里烫。

程博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