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对赫美集团发送问询函,要求公司自查是否触及*ST情形以及是否存在调节收入等情况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5-24 02:34:13

  5月23日,深交所对赫美集团发送问询函,要求公司自查是否触及*ST情形以及是否存在调节收入等情况。

  赫美集团主营国际品牌服装、鞋帽 、箱包等商品的零售业务,运营品牌包含MCM、Fular、Pinko、Radley、Aspinal Of London等,也包含自营品牌Oblu,经营业态有品牌专营店和奥莱店等。

  2023年,赫美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61%;营业收入扣除金额为431.9万元,为正常经营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20.35万元。

  记者注意到,赫美集团2023年营收略有上升。在此之前,公司营收已连续5年直线下滑。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9.18亿元、8.48亿元、4.67亿元、3.33亿元、1.62亿元。

  净利润方面也是难言乐观。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6.15亿元、-18.79亿元、-5.04亿元、9亿元、-0.62亿元、-0.47亿元。扣非净利润则是自2017年开始,连续7年为负,累计亏损超48亿元。

  资料显示,赫美集团以销售量计算的单位销售成本和销售单价自2020年以来持续增长。2020年,公司的服饰单位售价为631元,2023年则大幅提升至1486元;2020年,公司服饰单位销售成本为292元,2023年为791元。

  据测算,赫美集团2023年服饰单位售价较3年前上涨了136%;较2022年的955元服饰单位售价,上涨了56%。

  2023年,赫美集团服饰销售量为10.81万件,较上年同期下降29.88%。服饰销售为赫美集团的主营业务,假设按2020年的服饰单位售价来计算,公司的服饰业务营收不到7000万元;若按2022年服饰单位售价来计算,勉强突破1亿元。

  1亿元,按照当前的规则来说,是一条“红线”。

  根据深交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1号——业务办理》中“营业收入扣除相关事项”的规定,触及“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且净利润为负”条例将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服饰单位售价的大幅攀升,似乎让赫美集团2023年的营收脱离了暂时的危险。

  对此,深交所要求赫美集团结合营业收入构成、行业特点、经营模式等,自查说明营业收入扣除项目是否完整,是否实质触及“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且净利润为负”的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情形。

  此外,深交所要求赫美集团说明,近5年营业收入持续下滑、扣非后净利润持续为负的具体原因,并结合上述情况说明公司是否面临较大经营风险、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赫美集团2023年年报还显示,公司其他应收款期末账面余额3021.93万元,计提坏账准备1956.42万元。其中,关联方往来和其他往来合计1475.98万元。账龄显示,款项账龄在2年以上的占比66%。

  深交所要求赫美集团说明,结合公司库存量高企的情况,说明2020年以来销售的品牌及产品结构是否发生重大变动、公司是否存在调节收入的情形;此外,赫美集团还要说明公司前五名的其他应收款的具体内容,以及是否存在资金占用或对外提供财务资助等情形。

责任编辑:杨红卜

  在临床研究层面,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近日表示,奥密克戎导致的住院率、重症率、病死率都在大幅降低。从当前全国病例来看,感染奥密克戎后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嗓子不舒服、咳嗽等。无症状和轻型大约占了90%以上,普通型(出现肺炎症状)已经不多,重症(需要高流量氧疗或接受无创、有创通气)的比例更小。

  针对股东股权乱象,银保监会近年来已相继发布《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试行)》《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文件进行整治,并已分五批向社会公开124个违法违规股东。例如,第二批公布的9家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共涉及6家金融机构,其中有5家为“明天系”背景。

  李广子分析,这些方式代表着市场化风险处置方式。为行业保障基金参与风险处置提供了更多的选项,也意味着在未来的风险处置中,行业保障基金将会更多地采取上述市场化方式处置风险,而不单纯采取直接救助方式。

  另一方面,李成称,票务平台结束补贴也提高了消费者购买单张电影票的实际价格。“以前经常有9.9元的电影票,那是平台在做补贴,如猫眼、娱票儿、淘票票等平台,为了抢夺市场份额,甚至还有过一分钱看电影的活动。”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密切关注药品等涉疫物资价格走势,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切实维护涉疫物资市场价格秩序。(总台央视记者 王婧)

  随着防疫措施的优化,各类管控措施都在松动。12月以来,杭州、长春、上海等陆续宣布取消“落地检”措施。12月7日,上海宣布优化调整来沪返沪人员防控措施,其中提到抵沪后不再实施 “落地检”“三天三检”和“第5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未开展“落地检”“三天三检”的,不再对其“随申码”赋黄码。

何信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