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猎鹰9号实现第300次着陆回收 再发22颗星链卫星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09 11:20:26

  “猎鹰9号将在9.5个小时后进行下一次发射,目标是再将20颗Starlink卫星从加州发射至轨道。”

  SpaceX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进行了第四次星舰火箭试飞后,当地时间6月7日晚上9点56分,SpaceX又从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猎鹰9号火箭。这是猎鹰9号火箭第344次发射,也是第300次成功将猎鹰9号一级火箭着陆回收。

  SpaceX公司在其X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消息称:“猎鹰9号”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将22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已确认22颗‘星链’卫星进入轨道。

  就在此次发射完成后,SpaceX又在X平台上表示:“猎鹰9号将在9.5个小时后进行下一次发射,目标是再将20颗Starlink卫星从加州发射至轨道。”

  2010年6月,猎鹰9号首次发射,至今已经历时14年多。此次发射升空后约8.5分钟,猎鹰9号一级助推器降落在SpaceX“A Shortfall of Gravitas”海上回收平台上。

  最新发射的猎鹰9号火箭搭载了22颗星链(Starlink)宽带卫星,这一任务属于Starlink 10-1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由6000多颗活跃的低轨卫星组成,目前在轨运行的卫星共有5841个,其中700多颗卫星自今年年初发射升空。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的用户数量超过200万,分布在60多个国家。

  SpaceX投资人、奇点大学创始人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马斯克的想法是把SpaceX保持私有化,把率先有盈利前景的Starlink拆分上市,从而使得SpaceX的股东能获得Starlink的股权。

  戴曼迪斯认为,火星计划是一个更为长期的计划,需要大量资金。“将公司保持私有,意味着你可以不计成本,甚至把钱投到火星上,而不披露详细的经济数据,不用担心利润。”戴曼迪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就在一天半前,SpaceX星舰第四次发射取得突破性成功。星舰是史上最大的火箭系统,由液氧甲烷提供动力,整个系统需要超过1000万磅的推进剂才能发射,且被设计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系统。

  该火箭对于美国宇航局(NASA)将宇航员重新送回月球的计划也至关重要。作为NASA阿尔忒弥斯月球计划的一部分,星舰将被用作载人月球着陆器运载系统,SpaceX因此赢得了NASA的一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

  SpaceX创始人马斯克去年曾表示,SpaceX在2023年可能花费约20亿 美元用于星舰的开发。

  易动宇航创始人兼CEO沈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星舰的发射成功创下人类太空探索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预示着未来太空活动新时代的到来。”

  他认为,这次成功,一方面是通过快速迭代和不断试错来推动技术创新的研发理念的成功,非常值得中国航天借鉴;另一方面,这次成功也是商业航天的成功,充分展示了用市场和商业的力量驱动航天技术发展的巨大潜力。

责任编辑:王其霖

  张文宏特别强调,发生重症肺炎后的救治成功率要比普通型肺炎以及轻症的成功率低,因此要特别重视救治的“黄金72小时”,即脆弱人群感染新冠、出现症状后的72小时内要密切监测,就近在社区医疗中心或者附近的医院进行氧疗、对症与营养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等。如果出现重症倾向要及时采用糖皮质激素等抗炎症治疗,尽量阻止疾病的加重,并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若是发现有“白肺”等重症表现,则需要在24小时内开展最优的救治。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新阶段防控主战场逐步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来。国家卫健委多次强调,要求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广胜表示,文旅工作做好了,将对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起到有力的杠杆作用。浙江要努力撬动乡村旅游蕴藏着的巨大发展空间,以创新创意为制胜之道、以共融共生为必由之路、以品质品位为竞争之基、以运营经营为关键之招、以共建共享为活力之本、以乡愁乡韵为发展之魂。(完)

  据了解,此次活动充分整合银联、商业银行、1700多家文旅企业商家等主体资源,多方联动为来穗游客提供覆盖文旅全场景的消费优惠。活动将持续三个月,向全社会陆续发放三轮共计2000万元消费券,面值从30元至1000元不等,共约30万张。

  <strong>润泽科技全年累计涨幅超700%</strong>

  于光建,博士,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物与博物馆馆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现任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宁夏大学丝路宁夏文创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西北民族文物考古与文化创意产业教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自治区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多元视角西夏丧葬习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西夏文物志》,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唐史论丛》《华夏考古》《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神秘的河陇西夏文化》《〈天盛律令〉典当借贷门整理研究》《武威西夏木板画墓》著作3部,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主办学术集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主编之一。

汪泰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