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作家齐聚武汉 共话诗歌发展趋势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11 21:13:45

  中新网武汉12月16日电 (武一力 郭元芳)2023武汉诗歌节16日在武汉市江岸区卓尔书店开幕,吉狄马加、叶延滨、杨克、西川等诗人、作家、评论家等汇聚武汉,分享文学创作感悟,探讨新诗发展趋势。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认为,诗歌是离哲学最近的文学体裁之一,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皇冠’,那么诗歌就是这个‘皇冠’上最耀眼的‘珍珠’。”他说。

  诗人叶延滨表示,武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商业重镇,更是文化集散地,李白、崔颢等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诗篇,被后人熟知。武汉诗歌节的举办,正是一代代诗人、诗歌爱好者对诗词文化的传承延续。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多次参加武汉诗歌节,在他看来,近年诗歌的传播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公众对中华传统文化更认可且推崇,二是诗歌风格更丰富多元。“诗歌以柔软的表达,赞颂生命的美好,给予人精神的抚慰,这就是诗歌的意义。”

  广东摄影家许培武在此次诗歌节期间展出“诗仙李白”摄影特展。他说,武汉是一座具有“诗性”的城市 ,相传李白在武汉写下三百余首诗。为致敬诗仙,他花费10年时间,遍历李白诗歌之路,用光影记录“李白诗歌行旅图”。

  武汉诗歌节已举办了八届,成为建设城市精神生活的重要引领性文化活动。本届诗歌节期间,还将举办第十四届闻一多诗歌奖评选颁奖、中国诗人面对面——“诗的心像”新书分享会、诗漫江城“明亮的星”诗歌音乐会等系列活动。(完)

  在欧营村,不少村民将旧瓦房留下的残垣断壁拆除后,就地取材,用旧砖块垒砌了低矮围墙,建起了小菜园,不仅有菜吃,还美化了环境。这是该村推进“一宅变四园”(花园、菜园、果园、游园)工程的成果。去年以来,他们在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对村内长期无人居住的破烂危旧房、残墙断壁进行拆除。“要引导群众充分利用整治后的庭前院后空闲地,种果蔬、建步道,进一步打造美丽村庄环境,切实让大家享受到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乡村新生活。”欧营村党支部书记欧阳文彬说。

  <strong>考个证挂靠企业能赚大钱?新骗术!</strong>

  北京不乏精彩故事,需要的是精彩的讲述和呈现。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策划出品、北京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制作的系列短视频《京·粹》,耗时一年,边拍边播,择选了百年古刹隆福寺、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前门三里河、工业遗产再利用的首钢园、“中国造”建筑奇迹凤凰中心、景山公园、中山公园、颐和园、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等旅游景点或新兴文化地标。一期短短5分钟的节目,至少需要一周的拍摄准备,后期再以蒙太奇方式,让音乐带动画面的流动,音画交织,中西合璧,观众聆听音乐、欣赏美景,直呼“每一帧都很美”。自2021年11月起,《京·粹》系列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海外社交媒体官方账号“北京文旅”(Visit Beijing)上线播出,截至2022年12月底一共播出了9期,在海外平台的曝光量超过1268万次。

  张悦形容一家人在一起“非常安逸”,“我们住的地方比较偏僻,有一种避世的感觉。大家每天都没什么规划,随遇而安。早上睡醒之后一起吃早饭,用艾灸泡泡脚,中午在院子里吃火锅,下午可以出去体验农家乐或是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追剧,晚上就去海边散步或是一块打扑克牌,偶尔还会放烟花”。

  <strong>(新春走基层)铁警师徒的第28年坚守和第一个春运:平凡岗位护平安旅途</strong>

  成立于二战结束之际的联合国,承载着各国人民对永久和平的期盼。而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维护和平稳定,中国与联合国理念相通。

赵雅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