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高考志愿填报成为暴利“生意”

来源: 凤凰网
2024-06-23 14:01:06

  半月谈评论员 秦黛新

  “一个志愿填报季,轻松月入10万+”“谈话1小时,收费2000元”……又到了高考志愿填报时期,如何填报好志愿成为了考生和家长们的第一要事。然而近年来,一些机构和企业利用考生和家长的重视和焦虑,将高考志愿填报做成了热门“生意”。

  志愿填报是高考生多年苦读后“落子”的最后一步,不仅关乎高考的最终结果,更关乎考生们未来几年的发展和规划,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但是,面对高考志愿填报,很多家长确实感到力不从心。据悉,全国3000余所高校、800余个本科专业,报录规则多,专业方向亦有变 化。特别是高考结束至填报志愿系统开放这段时间较短,信息量大,考生和家长只能“突击”了解院校和专业,寻求更为“专业”的建议。

  一些机构和个人正是看到了这块“蛋糕”,把自己包装成颇具专业性的“规划师”“报考专家”,提供高价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

  日前,新华社披露了一些中介制造焦虑、夸大宣传、收费畸高的现象。这些索要高价进行咨询和辅导的机构,往往会谎称自己拥有“内部数据”“专家团队”,并过度渲染“专业决定论”等焦虑氛围,诱导家长为高价咨询买单。而实际上,他们所提供的服务也只是简单的信息收集,更有甚者还会提供虚假信息,严重误导考生。记者调查发现,有的所谓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咨询师”,仅仅是咨询机构高考季临时招聘的人手,上过几节志愿填报课后便“现学现卖”,摇身一变成为“专业人士”。

  高考志愿填报说到底是教育领域之事,应体现公益性。机构和企业看到市场需求,提供相应收费服务的做法无可厚非,但牟取暴利不可取,不择手段的难看“吃相”更不能纵容,否则将加重普通家庭的教育负担,形成新的社会焦虑。

  更有甚者,那些台本式的“辅导”、脱离学生个性的分析,很容易导致从众的推荐,引发专业或学校填报的“踩踏”。因此,对于高价收费和虚假宣传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出击”进行监管,避免更多考生和家长上当受骗。

  面对高考志愿填报的巨大市场需求,公益第三方不可缺席。面对高考家长的忧虑,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及时提供清晰、专业的辅导,对考生进行专业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有益引导,有效减少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防止不良机构乘虚而入。

  不久前,教育部在“阳光高考平台”为考生和家长推出了免费的“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从多个方面帮助考生了解学校和专业,助力高考志愿填报。今年以来,一些高校也陆续发布全面放开转专业的相关政策,让学生可以“零门槛”申请转专业,给了学生入校后二次选择甚至多次选择的机会,这些都极大缓解了考生和家长对于填报志愿失误的焦虑。

  高考填报志愿不仅关系考生的人生选择,更联系着国家发展的“星辰大海”,绝不能让良莠不齐、一哄而上的“高报师”说了算。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需要知道高考志愿填报不是“一报定终身”,减少盲从和功利心理,更多从兴趣和志向出发,才能真正让高考成为梦想的起航点。

责任编辑:韦子蓉

  据介绍,天津蓟州下营环秀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73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97公顷,占总面积的54.21%。公园以山、河、湖等自然资源为主,是典型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库塘复合型湿地。环秀湖水面开阔,群山环绕,周边茂密的乔木林,保留了较好的自然原生态;泃河与环秀湖交汇处,几百亩的滩涂地和茂盛的湿地植被,是鸟类以及鱼类筑巢繁殖的优选场所。据统计,环秀湖湿地公园共分布有野生动物77科211种。其中,鸟类137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即黑鹳。

  <strong>真相:</strong>近日,“上海、南昌等地民政局离婚窗口排长队”的信息在网上传播。对此,上海浦东新区民政局表示,网传“上海浦东新区民政局离婚窗口排队”的照片拍摄于1月17日的浦东南路婚姻登记点,当时该登记点刚开门,因部分市民未按预约时间前来办理,离婚登记前台出现了约5-6对市民排队等候的现象。南昌市民政局则表示,目前南昌市离婚业务办理的人数呈现比较平稳的态势,并无网传“出现大面积排队现象”。

  中原证券策略分析师周建华表示,2023年监管将继续针对造假上市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进行严厉打击。(证券日报)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长沙2月2日电 (记者 邓霞)记者2日从2023年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上获悉,2023年该省将以举办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为抓手,擦亮“奇秀山水”“经典红色”“城市文化和都市休闲”“历史文化”“农耕文化”五张名片,力争旅游业总收入达8000亿元左右,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6%左右,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水平。

  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几年的时间里,岑希越来越了解中国、喜欢中国。

  “手机APP开屏广告,‘摇一摇’就‘乱跳转’”“走着路打开软件,手机不小心晃一下就自动跳转”……如今,APP“摇一摇”功能日益普及,增强了使用的便捷性,但部分应用出现“乱跳转”现象,给用户带来了困扰。近期,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信通院、电信终端产业协会联合多家行业重点企业制定并发布实施相关标准,以规范“乱跳转”问题,切实保护用户合法权益。(2月1日《人民日报》)

林诗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