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千姿)闽南雕艺之乡承千年技艺 展“海丝”风采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26 05:21:57

  中新社泉州12月12日电 题:闽南雕艺之乡承千年技艺 展“海丝”风采

  作者 吴冠标

  作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以“唐雕”闻名,台商区张坂镇更素有“中国雕艺之乡”的美誉。如今,传承了千年的雕艺在此焕发出新的生机,展现着蓬勃的活力。

  “哒哒哒、哒哒哒……”影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幼琴手中钢钎娴熟地敲凿石板,手腕起落间,老君岩、东西塔等闽南古迹跃然“石”上,逼真程度仿若摄影作品,令人惊叹。

  12日在泉州台商区举办的“千年雕艺 海丝情缘”雕艺精品展上,雕艺大师们现场展示技艺,“以木为纸,以刀为笔,落笔成型”的木雕、“千丝万缕绕指柔,精细艺术毫厘间”的漆线雕、“石上绣花”的影雕等上千件雕艺作品各显风采,呈现着泉州雕艺文化产业的辉煌。

  “老君岩、东西塔等史迹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缩影。”李幼琴笑着说,每件影雕作品都要花费大量时间雕琢,她每天的创作时间常高达十几个小时。“像手头这件《古韵今声》,就要用七八天。但看着作品慢慢成形,就越做越有成就感,有时不知不觉就创作到天黑,只能怀着遗憾期待明天的到来。”

  在一批又一批像李幼琴这样满怀匠心的工艺人推动下,泉州台商区的雕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规模由小变大,工艺由粗变精。此外,伴随着闽南人的迁居发展,泉州雕艺逐渐走出国门,驰名海外。东南亚一带乃至全球的佛具和寺庙建筑大多源自张坂,留下了不胜枚举的传世佳作和艺术珍品。

  据统计,泉州台商区现有雕刻工艺人才2万多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8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28人,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0人;规模以上雕艺生产企业上百家,产品销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在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台湾同胞来大陆寻根谒祖、经商办厂,两岸雕艺文化亦日渐融合。

  “这些年来,泉州匠人的雕艺水平越来越高,产业也愈发完整,很多台湾的雕刻产品都要来这里加工。”在从业近50载的台湾工艺美术师汪日清记忆中,张坂雕艺曾一度面临失传,如今在各方努力下,却已恢复传承,精益求精,不断发展,这样的历程非常值得两岸交流探讨。

  据悉,为推动两岸雕艺人才在技艺传承、艺术创造、市场推广、产业运作等方面的融合与进步,泉州台商区还积极举办泉台两地雕艺行业职工技能竞赛,目前该竞赛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两岸雕艺从业人员切磋交流技艺的重要平台。

  “传承与发扬雕艺文化是我们匠人的使命与责任,而精美绝伦的作品是最好的‘通行证’。”泉州台商区雕艺协会会长苏玉彬表示,未来将努力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的雕艺作品,也希望能开拓更多与各地雕艺产业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千年雕艺文化再现风采、再展风华。(完)

  <strong>退出环境有望进一步优化</strong>

  今天的沈阳·中关村,创新项目链式集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创新要素日益丰厚、创新人才竞相涌入。铁西区区委书记郭忠孝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沈阳·中关村为支点,坚定不移走好科技创新之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抢占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京沈协同创新走深走实,把沈阳·中关村建设成为沈阳转型发展的新名片、数字辽宁建设的新引擎、东北创新引领的新高地、京沈对接合作的新标杆。”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1/11/5592050212166763411.jpg" alt="qxtx" />

<strong>精神在心中 征程在脚下</strong>

  谈到福尔摩斯,浮现在大家脑海中的可能是一位头戴猎鹿帽、嘴叼烟斗、肩披斗篷的绅士侦探。他穿梭于伦敦雾气弥漫的大街小巷中,破获一起起神秘离奇的案件。福尔摩斯的名字成为侦探的代名词,闻名世界。

  <strong>杨莹</strong>: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严肃地查处甘荣坤案件,推动相关的地方从这个案件中查找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整改,也是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成果,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孙治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