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百年“豆腐村”:庭院经济打造匠心品牌

原标题:河南百年“豆腐村”:庭院经济打造匠心品牌

蝌蚪窝久久,好色app导航栏-MaMLR9rDLQeT-河南百年“豆腐村”:庭院经济打造匠心品牌。

  中新网许昌1月23日电 (杨宜方 杜雯慧)临近年关,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乔柿园社区,豆香“弥漫”,近百个家庭豆腐坊都在加班加点制作豆制品。百年流传的制作工艺使这里的师傅得心应手,经过拣豆、泡豆、打浆等10多道工序,一块乔柿园豆腐便新鲜出炉。以“庭院经济”为主的豆腐产业,每年能为乔柿园带来1700万元的产值。

  地处襄城县山头店镇的乔柿园社区背靠北汝河、南邻首山,至今已有100多年制作豆腐的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制作豆腐时的用水富含丰富矿物质,并依托襄城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原料优势及传统手艺,其生产的豆腐最大程度保留了原始的浓郁香味,口感滑嫩温润,又带有一丝韧性,深受消费者好评。早在多年前,乔柿园村未改为社区时,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豆腐村”。

  近年来,山头店镇深挖“庭院经济”内涵,赋能乡村振兴,政府出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以院落为阵地发展豆腐产业,让“方寸之地”变成“增收之所”。

  据乔柿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江辉介绍,目前,乔柿园制作豆腐的工坊近100家,每年可生产豆腐及制品4300余吨,为乔柿园带来大约360万元的利润收入。小小的庭院成为村民增收的“聚宝盆”。此外,修建下水管道、铺设排前路等一系列人居环境的改善措施,也让乔柿园迈上了生态宜居之路。

  “现在是我们一年里最忙的时候,快要过年了,市场上豆腐需求量大增,尤其是进入腊月中下旬,那真是磨出来多少卖多少。”张伟超是自家豆腐工艺的第五代传承人,1月22日,他正在家中豆腐坊内进行整个豆腐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点卤。如今,虽然许多制作步骤都已被机器替代,但张伟超还是习惯亲自上阵。“只有盯着才能放心,我们都是订单式制作,基本上凌晨三四点就起来了,确保提供给客户的豆腐都是新鲜的。”

  与张伟超家不同的是,张军卫家的豆腐坊主要走“深加工”赛道,炸制豆腐片、豆腐泡等豆制品。“大概每3—4分钟就能炸好一锅。”张军卫说,他家每年平均生产豆腐80吨,年产值33万元。此外,制作豆腐中产生的豆渣也会被社区养殖户收购,作为饲料喂养牛羊。

  网络直播带货的兴起,也让乔柿园豆制品搭上了互联网快车道。据张军卫介绍,他一天大概能在线上卖出2000—3000斤豆制品,特别是最近,春节临近,销量持续上升。

  “现在,不少群众到外地发展豆腐加工产业,‘乔柿园豆腐’遍布省内外。下一步,我们将在保持原有豆腐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丰富豆腐产品,不断擦亮乔柿园豆腐品牌。” 张江辉说。

  <strong>“有取有用”,高校宜与公众共建共享资源</strong>/index.shtm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伊春南岔区
阅读 ()
推荐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