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倡议顺应时代潮流、契合时代需求(和音)

来源: 北青网
2024-06-11 08:30:15

  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汇聚的是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给世界带来的是繁荣稳定的巨大红利,创造的是扎扎实实的民生福祉

  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近日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决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充分体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国际社会一致支持联大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充分表明全球文明倡议顺应时代潮流、契合时代需求。

  去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全球文明倡议回答了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 文明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

  联大关于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决议,明确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突出强调文明对话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世界各国坚持平等包容、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普遍愿望。决议邀请联合国会员国、联合国各机构等庆祝该国际日。中方将同各方密切协作,共同举行丰富多彩的文明对话活动,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的传承和创新,积极推动人文交流与合作,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进步。

  国际社会一致支持联大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充分表明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国际共识。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汇聚的是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给世界带来的是繁荣稳定的巨大红利,创造的是扎扎实实的民生福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联合国高度赞赏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坚定致力于深化同中国的合作。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各方迫切需要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为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中国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将继续携手各方积极落实三大全球倡议,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

  最后,城市化进程中必须保护好低收入者的基本权益。粮食危机不一定是因为“不够吃”,还可能是“买不起”。按目前巴西粮食年产量和人口总量计算,国内年人均粮食占有量高达1200多公斤,远超国际上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理应够吃。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巴西大量失地农民聚集在城市边缘,形成城市“贫民窟”,很多人的工作本就缺乏保障,疫情期间更是因收入大幅降低而陷入贫困。这种发展的“拉美陷阱”导致大量低收入人口的饥饿问题,也再次警示,贫困和饥饿是一对孪生兄弟。正如有研究者所说,“最贫穷的人遭受更多的粮食不安全”,巴西饥饿问题的根源在于贫困问题。

  美国众议长佩洛西今年8月窜访台湾后,中国实施包括暂停中美双边气候变化商谈在内的一系列反制措施。“中美之间的互动不仅影响到两国,而且对区域和全球重大议题的解决具有非常直接和深刻的影响。”李海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美之间没有理由不对话、不磋商、不最大限度地寻求合作空间。这样的合作如果想富有成效,离不开双方政府高官间保持沟通渠道顺畅,以及官员之间某种程度上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为前段时间摇摆不定的中美关系注入确定性。有了确定性,世界各国才能更有效更迅速更直接地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危机、健康卫生甚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议题。“世界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中美两个大国在各领域的互动。”

  印尼把本届G20的主题定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并将全球卫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的能源转型作为三大优先议题。无论主题还是优先议题,都紧扣G20的初衷和使命,围绕当下世界面临的几个最严峻共同挑战展开,提出建设性的讨论方向,体现出了主席国的良苦用心。这几个话题,值得与会各国领导人深入探讨和沟通的内容太多了。而且峰会只有两天,时间很有限,任何对主题的偏离表达都是一种浪费,我们只能对这类言行送上嘘声。

  亚太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之源。越是风高浪急,亚太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花就越需要用心呵护。这次的三场大会虽有各自的具体主题,然而“克服分歧”“实现团结”“寻求发展”则成为这个“亚洲时刻”一以贯之的主旋律。谁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谁真正将自己的命运与地区发展紧紧维系在一起,谁的路就越走越宽阔,交的朋友就越来越多。中国从没有在亚太或者其他任何地方与美国“争朋友”,但规律终究会发挥作用。

  据初步统计,五龙宫遗址出土遗物有陶、瓷、铜、铁、木、骨、石、琉璃等8大类。除大量的勾头、滴水、筒瓦、脊兽等陶质和琉璃质建筑构件外,还有碗、盘、杯、碟、铜钱、砚台、烛台、镰刀、发簪等生活用器,另有少量的真武像、灵官像、水简、碑刻等宗教用器。出土遗物年代最早为汉,偶见宋(金),多为明清,延续至民国。部分瓷器、钱币等可当标准器断代,已形成一个可靠的年代序列。

  通过选取4个舱室进行的小范围清理,舱内均发现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已经出水完整或可修复的文物种类多、数量大。另外,在船体及周围还出水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以及建筑材料等大量文物。特别是出水的绿釉杯底书有“同治年制”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2021年和2022年,上海市文物局两次组织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对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周围进行了水下调查,清理出了前几次调查未发现的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以及一批产自江苏宜兴窑陶瓷器。

张育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