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启动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03 05:48:26

  中新网南平6月2日电 (张丽君 魏剑生 魏永青)在第八个“文化和自然 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2024年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2日在建瓯启动。

  共赏千年技艺、传承非遗之美。开场式上,独具特色的非遗展演活动引得游客连连赞叹。难得一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瓯挑幡、南平南词、邵武傩舞悉数登场。融合了伞技、点茶表演的茶戏共韵《北苑贡茶之歌》,让人感受到非遗文化共生共荣的魅力。

  活动中,可见建州古琴制作、金银器制作、建安盏烧制技艺,建瓯弓鱼,浦城剪纸,松溪版画、湛卢宝剑等非遗项目,饱含非遗传承人巧妙的构思、匠心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非遗传承人现场的展示互动,让大家感受亲眼所见和触手可摸的非遗魅力;还有令人惊喜的建州美食,建瓯板鸭、光饼、扁肉、豆浆粉、福矛酒、东游芋饺等传统美食项目,用煮、蒸、熏等手法,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而成特色非遗美食,让广大市民感受随口可尝的满足。

  活动采用展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出南平域内60多项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非遗项目。建瓯还组织700多名小学生参与展演,超3000名小学生参加活动,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亲身参与、体验、感受家乡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着重培养“非遗小传人”,全面增强新一代对“建”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建瓯作为南平文化大县,脱胎于千年建州,福建的“建”就来自这里,历史上为郡、州、府、路、道之治所,是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3000多年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勤劳勇毅、智慧风雅的建州人民,创造了底蕴丰厚、瑰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平347项非遗项目中,建瓯就有7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1项,成为闽北群星璀璨的非遗谱系中最亮眼的部分,是“建”文化源远流长的鲜明见证,拥有着独特且令人沉醉的魅力。

  近年来,乘着文旅经济发展的“春风”,建瓯市坚持以非遗激活文旅产业新动力,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内涵阐释、活化利用。(完)

  斥资4亿奖值守员工

  最高人民检察院携手教育部持续落实“一号检察建议”,让更多孩子免受不法侵害。会同教育部、公安部等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人员入职查询等机制。制度施行以来,全国检察机关通过强制报告办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3700余件,对不履行报告义务的督促追责400余人;推动未成年人教辅工作者开展入职查询1000余万人次,解聘有前科劣迹人员4400余人。

  例如,济南市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用好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策划实施一批PPP项目,稳步推进基础设施REITs试点,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支持范围,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严格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近日有网友反映,某中学在高一年级寒假通知书中提到,希望家长“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弃春节意识、假期意识”。涉事中学日前发布情况说明称,该校高一年级在家长群中致信家长,其中假期安排有关表述用词不当、表达不精准,引起部分网民误解,在此深表歉意。已就此事向家长进行了解释说明,并对高一年级部主任进行了批评教育。

  今天播发系列之十:团结共生才是正确选择。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介绍,十年来,北京市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空气质量全面大幅度改善,其中的重要的经验是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努力实现四个“绿”。

鲁冠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