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译学》在浙江大学创刊首发 注重“以中华为根”

来源: 中青网
2024-06-09 01:40:48

  中新网杭州6月8日电 (张斌)6月8日,“第二届中华翻译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暨《中华译学》出版发布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中华译学》在会上首发,吸引翻译学界一百余位资深专家与青年学者共聚一堂,庆贺《中华译学》创刊。

  《中华译学》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主办,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两辑,旨在为翻译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平台。浙江大学原副校长、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基地主任何莲珍任编委会主任,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馆长许钧任主编,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冯全功任执行主编。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于2017年12月正式成立,立馆宗旨为“以中华为根,译与学并重,弘扬优秀文化,促进中外交流,拓展精神疆域 ,驱动思想创新”。《中华译学》的办刊宗旨与中华译学馆的立馆宗旨是一致的,尤其表现在栏目设置与办刊导向上。

  《中华译学》的主要栏目包括:翻译家心声、学者访谈、翻译理论、中国典籍翻译、翻译史、文学翻译、应用翻译、翻译教育、翻译批评、翻译技术、观察与争鸣、研究生论坛等。办刊导向主要体现在“传承性——植根中华文化,展现中国特色”“现实性——服务国家所需,解决现实问题”“人文性——围绕人之本体,探索翻译精神”“创新性——基于现实问题,推动理论创新”“对话性——吸融国外译论,促进双向交流”“多元性——鼓励不同声音,碰撞思想火花”等六方面。

  《中华译学》特别注重“以中华为根”的学术导向,传承中国优秀文化,通过对中国传统理论资源进行挖掘与转换,丰富中国特色译学话语体系。

  比如,第一辑中潘文国的“建设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必由之路——学习‘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朱含汐与许钧的“关于探索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几个问题——许钧教授访谈录”、蔡新乐与胡其维“中国译论要走向何方?——以《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上册)》为例”等,立场鲜明、观点明确,颇具代表性。(完)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1/4148429023.jpg" alt=""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1/98668104.jpg" alt="" />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1/3811395180.jpg" alt=""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1/1987664101.jpg" alt="" />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1/3718391612.jpg" alt=""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1/145029766.jpg" alt="" />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1/1883368703.jpg" alt="" />

△图2 SUTRI在2022年9月29日观测到的太阳活动图(图片由SUTRI科学团队提供)

  <strong>返乡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strong>

  “制度性开放是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特点,也是它的难点。”李俊表示,“服务业的开放,和货物贸易、制造业的开放不一样。制造业的开放更多体现在准入层面上的开放,而服务业的开放包括准入前和准入后的环节,准入之后涉及到的层面会更多,包括体制机制、管理、政策、标准、法规等方面的制度改革。”

  芦苇采收工马文学说:“冬天待在家里面也没啥事,我出来挣点钱,‘推’苇子一天也能挣钱400块钱到500块钱,干二三十天,家里也有一笔收入,特别高兴。”

  唐宇文说,广大委员依托委员工作室,紧密联系群众、真情服务群众、有效引导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委员工作室的广泛建设运用,推动了政协力量下沉、工作下沉,推动了政协协商民主走进基层、走近群众,有效服务了基层治理。

陈伟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