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年走进广州南沙 感受大湾区创新创业脉动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6-19 10:10:01

  中新社广州6月18日电 题:美国青年走进广州南沙 感受大湾区创新创业脉动

  中新社记者 孙秋霞

  “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创新创业”专题团组16日至17日走进广州南沙。十余名美国青年代表参观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深度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

  广州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枢纽性节点。近年来,广州南沙与港澳合作不断走深走实,科创生态持续优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南沙,为 南沙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注入更多国际化的创新要素。

  在16日举行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INNOTECH创科嘉年华上,众多前沿科技项目亮相,双轮足自平衡机器人、无人机外卖配送等吸引了美国青年代表的目光。

  来自美国芝加哥的迈克尔·费格斯(Michael Fergus)在欧睿国际公司从事市场研究工作,同时也创立了两家公司。他告诉中新社记者,第一次到广东,这里的创新范围和规模令他印象深刻。

  “大家都很关注跨学科领域,这可以给市场带来新的理念。”迈克尔·费格斯说,“我和中国很多公司都有合作关系,我们一家公司正在开发的桌卡游戏就在广东生产,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在中美青年创新创业圆桌沙龙上,双方代表分享了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创新创业环境。

  加州教育服务和技术公司总裁乔纳森·金斯堡(Jonathan Ginsberg)认为,广东的优势是世界制造工厂,硅谷的优势是软件方面的创新。这次广东之行,让他对粤港澳大湾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看到现在广东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和软件。

  乔纳森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都吸引了不同地区的人才创新创业,这说明人才对每个湾区都非常重要。他坦言,未来会帮助更多美国人来中国,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

  17日,美国青年代表走进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该研究院是香港科技大学面向内地最重要的创新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于2007年1月落户广州南沙。它是广州市首家香港背景的科研机构,也是广东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

  在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穗港科技合作成果展厅,美国青年代表参观了自行车赛车研发与测试平台、锂电池隔膜、无人船艇等科技项目。他们还走进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近距离感受青年创客们的创新活力。

  Vybes联合创始人李森牧(Samuel Lipoff)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硅谷在颠覆性创新方面较为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制造业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李森牧来自美国波士顿,他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年前。在他的记忆中,那时深圳还是一座小城市,没想到如今已跻身成为中国一线城市。他表示,自己一直对中国很感兴趣,想看看这里发生的最新变化。

  “这次广东之行,我看到很多学生和公司都在做有趣的事情,一些小的创业公司可能在五年内形成自己的品牌,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模式已经从十年前的过程创新转向产品创新。”李森牧说。(完)

  “中国船舶制造在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更多聚焦在工业化产品上,不断突破技术难关,但邮轮不仅仅是工业产品,更是艺术品,要给人以享受生活的乐趣。”陈斌毅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船舶建造技术,仅用7年便跃升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据长江证券研究所统计,当时日本船厂吸引了全球大量订单,造船量在6年中翻了11倍,到1973年已超过所有欧洲国家造船量总和,成为世界造船中心。

  尽管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包括日本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都在为研究和保护大熊猫而努力,比如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界几乎无人不晓。1980年,他接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委托来到中国参与“熊猫项目”,与熊猫专家胡锦矗等中国同事一起,在四川的深山竹林里进行了长达5年的熊猫研究,通过无线电监听、山林徒步,追踪和观察野外大熊猫,深入研究大熊猫吃过的笋和竹子。

  汪文斌称,对于你提到的问题,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俄在双边经贸领域保持着正常的合作交流,发展态势良好。中俄双方在多层级保持密切沟通,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并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江南造船厂将重心放在了高技术复杂船型的研发上。自1995年下半年起,江南造船相继承接了7.08万吨巴拿马型自卸式散货船、1.37万吨化学品/成品油船、1236TEU高速无舱口盖集装箱船、2.2万立方米半冷半压式液化乙烯船,共四型18艘,全部都是中国造船史上没有建造过的高新技术船舶产品。

  如果仔细观察,近三年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造船三大指标的计量单位出现了变化,在单一载重吨(DWT)口径基础上,增加了更国际化的修正总吨(CGT)指标。国内修载比(CGT/DWT)已从2020年的0.356上升到2022年的0.468。“修载比提高,说明承接的高端船舶更多了。”李彦庆说。

谢台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