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习话】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来源: 大河网
2024-06-17 07:39:15

  习近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这段话出自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发表的讲话。

  眼下正值“三夏”时节,是全年农作物种植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国大江南北的田间沃野呈现出一派繁忙劳作景象。河南、安徽、山东等地正进入冬小麦收获期,农机在成片金色的麦田里来回穿梭,忙着将成熟的小麦收割归仓;在云南、湖南、江西、浙江等水稻产区,农户们积极抢抓农时,为种植晚稻引水灌溉、犁田插秧,力争为今年秋收打下坚实基础;在我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施肥无人机、虫情测报灯等智能设备被广泛投入使用,夏管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关系到消费市场稳定、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十四亿多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确立并实施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今天,随着耕地保护制度的严格落实,我国耕地总量最近三年连续实现净增长,进一步守牢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同时,各地加快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在改良土壤的同时选 育耐盐碱作物,努力找到更多改良利用盐碱地的有效方法,唤醒更多“沉睡”的耕地资源。譬如,在河北沧州的滨海盐碱区内,一片2800亩的盐碱地,十年前能用于耕种的只有1400亩,如今经过治理后,能耕种2300亩。稳面积,也要提单产。从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到不断培育优质种子,从组织农技专家下乡向农民提供专业培训,到推广使用智能化农机和设备,各地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上持续发力,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全领域全环节的科技含量、生产效率和综合产能。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为1.39万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一是实现国产供应链自主可控,保障产业安全。经过“十二五”“十三五”攻关,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与驱动、控制器)已实现产品化和批量化国产替代,谐波减速器国产化率超过65%。机器人专用传感器实现产品化,初步实现小批量应用。核心零部件产业取得阶段性成果,培育了多家核心部件骨干企业。但不容忽视的是,机器人操作系统和数字孪生软件还处在起步阶段,谐波减速器还没有实现全部自主,机器人通用芯片、部分传感器专用芯片、机器人研发设计EDA软件仍然面临断供和缓供风险。实现机器人核心软件、核心部件国产化,打造高品质供应链,是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2023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6日举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万屹在谈及无线网络发展时表示,5G行业应用面临三大挑战,即价值、成本和融合,现在需要把已经比较成熟的案例从标杆企业推广到整个行业。

  郭晓涛表示,上述遗迹现象皆可视为后世《营造法式》记载水道施工规范的渊源。

  “民歌大观”云南民歌展演系列活动旨在向海内外受众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打造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推广民族文化的知名品牌和跨国文化交流推广的优质载体,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该活动于2022年5月29日正式启动,以每月一期的形式持续举行,受到海内外观众的欢迎。(完)

  <strong>2023年春运大幕今日正式开启</strong>

  在去年年底,浙江又迎来一场“超强寒潮”。11月28日至12月2日,寒潮天气自北向南影响浙江,并伴随雷雨大风、冰雹和大雪天气。浙江全省24小时和48小时日最低气温平均降温幅度分别达9℃和12℃,浙西北部山区持续低于0℃长达60小时以上;浙北大部地区出现降雪。浙江全省寒潮覆盖面积达8.9万平方公里。(完)

陈宥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