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焕发出新光彩”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6-13 19:18:59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阿拉姆说,“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的全球文明倡议,为各国求同存异、丰富人文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拉近了不同国家人民的心灵距离。”

  中国与亚洲国家文明交流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阿拉姆表示,据考古学家推断,一条连接中西方的文明交流互鉴通道很久以前就已经形成。“纵有高山横亘,也难以阻隔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步伐。”阿拉姆说。

  “中巴两国积淀着文明交流互鉴的悠久历史,两国文明交流迎来了新的机遇。”阿拉姆说,在全球文明倡议指引下,巴中两国正在联合考古、博物馆交流等领域开展多项合作,更好地保护和研究巴基斯坦丰富的历史文化,“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焕发出新光彩。我们致力于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共筑安全、共兴文明,合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阿拉姆表示,去年上半年,中国故宫博物院和巴基斯坦国家遗产与文化署考古与博物馆局合作,在北京举办了“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关注。“犍陀罗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犍陀罗艺术展现出古丝绸之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焕发的创造活力。”阿拉姆表示,“展览在向观众展示犍陀罗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为两国进一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契机,也增进了巴中两国民心相通。”

  阿拉姆曾作为访问学者到访中国。“通过与中国青年学者的交流互动,我们不仅在学术上相互启发,在生活中也成了好朋友。”阿拉姆说,通过与中国同事、朋友们的交流互动,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阿拉姆表示,在巴基斯坦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学习中文,关注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今,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前往中国留学或访学。回到巴基斯坦后,他们中许多人选择在赴巴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工作,并逐步成长为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巴中经贸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阿拉姆看来,随着更多共建“一带一路”项目落地,巴基斯 坦与中国的“硬联通”“软联通”正高质量推进。“与此同时,巴中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深化,人民来往越来越密切,两国‘心联通’也不断增强。”

  7.HDR Vivid

  能够在救援“黄金72小时”后成功获救,中国救援队副队长赵洋认为,她们本身有很强的韧性与耐力,周围有足够的空间,搜救时来自外界的呼喊声也是促使她们成功存活的因素。

  今年是中柬建交65周年。回望历史,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缔造和精心培育的中柬传统友谊是两国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如今,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柬关系日益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2022年5月,安徽省出台《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明确各地要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的多方支持方式,让老年人愿意吃、吃得好,企业愿运营、能运营,实现互利双赢、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为兼顾引水和防汛,人们修建了较低的固定拦河坝,但仍然经不起洪水长年冲刷,且引水量严重不足。随着灌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原有渠首工程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2005年建成的永久性拦河坝,结束了通济堰低坝引水的历史。

  为更好地促进产业集聚,助力航空科技企业发展,大兴机场临空区规划了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的“国际航空社区”组团,为航空科技企业提供一个集“研发、生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产居融合社区,目前已引入航科院、适航审定中心及民航大学三家航空科技专业机构入驻。同时,总用地面积约88亩,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国际航空总部园”已开工建设,着力为航空科创类企业、航空总部企业提供专业舒适的发展空间。

叶素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