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微博文化之夜再临郑州 多元多维赋能文旅发展

来源: IT之家
2024-06-25 23:47:03

  中新网6月24日电 6月23日,2024微博文化之夜再临郑州,百余位文化名人、文史专家、文体明星以及来自读书、电竞、动漫、美食、旅游等领域的微博大V们齐聚一堂,在郑州恢宏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带来一场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盛典。

  当日,以“看见多元文化力量”为主题的2024微博文化之夜主题论坛也圆满落幕。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作家马伯庸,前女足国家队队员赵丽娜等文体名人带来精彩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环节集结多位业界大咖畅所欲言,在精彩对话中碰撞出关于“多元生态,探索文化新态势”的真知灼见。

  2024微博文化之夜聚焦展现“文化郑、年轻郑、国际郑、科技郑、服务郑”形象,深挖多元文化价值体系,为拉动郑州文旅产业上行寻找新的灵感。

  单霁翔是第二次来到微博文化之夜论坛,他在主题演讲中,以郑州浩荡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为引线,以故宫博物院的“出圈”故事为范例,更为直观地揭示了郑州“天地之中”的标签,为讲好郑州故事提出了新思路。他强调,“视听节目对文化传播的力量更强大”。通过创新传播形式,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可以让文化遗产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焕发新的活力。

  讲好城市故事,离不开贴近年轻人的创作。饶雪漫在《文学影视化的二度创作是矛盾又迷人的》主题演讲中,以创作者的身份讲述如何将文学影视化赋予更强大的感染力,希望用熠熠生辉的青春文学带给青少年正向影响。

  出版人、作家铁鱼带来演讲《我的工作是寻找天才》 中,描述了自己用作家、出版人、影视制作人等不同身份来挖掘作品的多元价值的故事,通过原创内容孵化IP,丰富作品的内容和传播生态,让创作更加精彩。

  马伯庸用《食南之徒》为案例,示范了从事历史小说写作或者挖掘中国古代文化内涵的思路,可以从人性角度赋予历史新的灵感,为郑州丰厚的文化故事传播带来了新的启示。(完)

  淄博曾是齐国故都,为齐文化的发祥地。据传,淄博烧烤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的一个叫“周记”的小摊贩。他在淄博城南门外的马路边上,首创了用豆腐皮包裹、炭火烤制羊肉串的方法,并以此赢得了当地人的喜爱和口碑。后来,这种烤肉方式逐渐流传开来,成为淄博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

  杨力维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并不后悔当时的选择,不过心中这个未完成的梦想在过去几年不仅成为了她不断前进的动力,也逐渐变成了一份情怀。

  1990年11月出生在青海牧区的切阳什姐,从小就展现出了优秀的运动天赋。她从2008年才正式开始接触竞走,用了两年时间就走进了国家集训队,然后她再花了两年时间就走上了奥运舞台。

  从年轻时起,我就爱听音乐。以前连着随身听、磁带机,一遍一遍绕着二环内、中轴线的两侧骑行闲逛,觉得北京像个花园一样。上世纪的长安街、平安大街等地方,都没有多少机动车,等信号灯时,一排排全是自行车。现在,二环内堵车已经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

  “关于对美光公司在华销售产品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中国网信办的声明明确写道,对美光公司实施的网络安全审查,目的是“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防范产品问题隐患造成网络安全风险”以及“维护国家安全”。

  “一退了之”,只是违纪违法者一厢情愿为自己构筑的海市蜃楼。退休绝不意味着“平安着陆”,触犯了党纪国法,迟早会付出应有的代价。

钱生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