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半年高股息资产表现强劲 机构称还需等待美联储降息刺激市场

来源: 光明网
2024-06-24 15:56:29

ADN人妻「本当にそう思う」  “多签了2份《补充协议》,收房时间变了,物业费涨了……”天津某楼盘业主向记者反映,补充协议和购房合同差异巨大。在购房合同基础上添加的补充协议,加重了业主的责任,规避了开发商的责任。yMk3Hq-ehuqViGSn8DXhgMax1ht-港股上半年高股息资产表现强劲 机构称还需等待美联储降息刺激市场

  中国银河证券表示,今年下半年,内地政策面(预期)利好港股市场,预计下半年维持震荡向上走势,重点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国内基本面的积极信号。

  上半年港股市场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美联储降息时点推迟,国内经济修复斜率偏缓,叠加A股在微盘股流动性危机下呈现回调态势,港股市场信心相对低迷,2024年初至1月22日,恒生指数延续此前的震荡下行趋势,较上年末下跌12.24%,创2023年以来新低,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近20%。

  第二阶段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两会预期提振投资者情绪,同时,港股产业资本加码回购,1月23日至3月12日,港股市场整体上行,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20.04%。

  此后,市场进入第一波反弹后的震荡阶段,也就是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4月22日至5月20日,受到资金面化,港股市场整体呈现上涨态势,同时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与房地产政策边际变化也助推港股市场的脉冲行情。期间,港股主要指数在全球股指中表现领先,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指数涨幅分别为26.15%、21.20%和21.03%。

  而5月21日,在美联储官员发表鹰派讲话后,市场对干降息的预期再度降温,4月下旬以来的单边上涨行情结束,港股整体转向震荡回调阶段。

  港股行业表现分化,能源业和原材料业领涨,资讯科技业、电讯业和公用事业涨势相对较好。相比而言,医疗保健业跌幅较深。

  其中,能源业受益于高股息主题投资,在港股调整行情中表现出较好的抗跌属性。一季度原油价格的上涨也为能源业行情提供支撑。原材料业更是受到贵金属和工业金属价格上涨的持续催化。地缘冲突风险的上升及全球央行的继续增持给黄金价格带来上涨行情,在供需失衡与新兴产业需求增长提振下,铜价展现强劲上升势头。

  港股市场流动性表现如何?

  港股资本结构变化

  2024年上半年,中介机构整体增持港股。其中,截至6月14日,港股通持股市值28040亿港元,较上年末大幅增加5952亿港元,国际中介机构持股市值76470亿港元,较上年末增加4150亿港元,中资中介机构和香港本地中介机构也分别增持1149亿港元和501亿港元。

  从占比来看,截至6月14日,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港股总市值的比例由2023年末的63.5%提升到64.0%。其中,港股通和国际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上升,而香港本地中介机构和中资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有所下滑。

  截至6月14日,港股通持股市值占港股总市值的比例约8.8%,国际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约23.9%,中资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约8.8%,香港本地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约22.5%,占比分别较2023年末上升1.5pct、上升0.1pct、下降0.1pct、下降1.0pct。南向资金和外资在港股市场中的话语权正在增强,下半年关注资金流入的延续性。

  行业层面,2024年以来,截至6月14日,多数行业获得中介机构加仓。港股通方面,以持股市值变动衡量,重点加仓能源业、金融业等高股息板块以及资讯科技业。以持股市值变动比例衡量,能源业、公用事业和原材料业增持幅度较大。仅医疗保健业被南向资金减持。

  国际中介机构重点加仓资讯科技业,原材料业和能源业也受到国际中介机构青睐。而医疗保健业、地产建筑业、金融业、必需性消费和综合企业被国际中介机构减持。中资中介机构重点加仓工业资讯科技业和原材料业,香港本地中介机构对于资讯科技业、非必需性消费和能源业的持股市值则大幅增加。

  从上半年来看,资金面改善是港股行情的重要支撑。展望下半年,重点关注以下三点趋势:

  一是美联储大概率于年内开启降息周期,全球流动性趋于改善,外资有望流入港股市场。

  二是AH股溢价下,利好政策预期有助于增强港股对于内地投资者的吸引力。南向资金有望为港股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

  三是产业资本加码回购对于港股市场资金面的支撑作用。

  除了资金结构变化之外,美联储降息也对于港股市场走势起到一定影响。中国银河证券指出,当前国际中介机构持股市值仍处于近年来的相对低位。

  短期来讲,在市场围绕美联储降息时点博弈,日元汇率弱势支撑日本出口数据的形势下,外资流入港股的幅度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随着美联储大概率于年内开启降息周期,全球流动性趋于改善,叠加日元升值的中长期趋势下日股对于外资的吸引力减弱,港股市场有望受到外资的青睐。

  港股回购潮持续提振市场信心

  2024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回购踊跃,也是港股市场资金面的重要支撑。截至6月14日,年内共有174家港股公司实施回购,较去年同期增加70家;回购金额合计约106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4%。

  具体来看,一季度,港股回购合计超 506亿港元,创历史新高。二季度以来,截至6月14日,港股回购金额合计达561亿港元。以季度为周期,港股回购金额呈现增加态势。

  分行业来看,年初以来,截至6月14日,回购公司数量排位前三的行业为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性消费和资讯科技业,回购公司家数分别达到37家、30家和30家。

  总体来看,港股市场中,年初以来回购金额超10亿港元的上市公司有13家,龙头公司加码回购的趋势显著。

  回购通常向市场传达股价被低估的积极信号,大额回购的公司增加,更是让投资者进一步认识到港股市场的投资价值,有助于促进股价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同时,回购也为港股市场资金面提供一定支撑作用,对股价产生正面的推动效应。展望2024年下半年,产业资本回购热潮有望持续,从而提振港股市场行情。

  估值与风险溢价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截至6月14日,恒生指数PE估值为9.27倍,较年内低点7.33倍明显回升,但相对5月20日的高点10.08倍有所回落。当前恒生指数PE估值位于2010年以来27.78%分位数水平,仍处于历史中低区间。恒生指数PB估值为0.90倍,位于2010年以来7.46%分位数水平,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横向对比来看,全球范围内主要股指中,恒生指数PE估值相对较低,对于全球资金的吸引力更大,而美国三大股指的PE估值均在27倍以上,且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受市场情绪波动较大影响,恒生指数ERP指标在1月下旬达到高点,随后显著回落,近期在市场震荡调整态势下稍有回升,截至6月14日,恒生指数ERP为6.58%,位于3年滚动均值-1倍标准差左右。市场情绪已明显修复,下半年风险溢价下行空间或有限,从股债性价比的维度来看,港股优势不显著。

  下半年展望

  2024年以来,港股市场情绪已部分修复,叠加下半年地缘因素与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扰动,风险溢价回落空间或将受限。港股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中低区间,在全球主要股指中估值相对较低,对于全球资金的吸引力更大。下半年的估值上涨空间仍需等待美联储更为明确的降息信号。

  在港股高性价比优势与利好政策预期提振下,南向资金有望为港股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产业资本回购也将是港股市场资金面的重要支撑。而外资走势依赖于美联储降息预期的边际变化。同时,港股从阶段性反弹过渡到反转更多需要国内基本面的数据支撑。当前国内处于房地产周期去库、新动能增长的转型期,在稳增长政策加持下,国内经济有望延续修复态势。

  综合上述判断,2024年下半年来看,内地政策面(预期)利好港股市场,预计将维持震荡向上走势,重点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国内基本面的积极信号。

  配置思路上,一是建议关注受到南向资金青睐,具备稳定回报的高股息资产,重点关注央企在改革背景下的配置价值。二是美联储大概率于年内开启降息,对于利率更为敏感的创新板块有望受益,建议重点关注互联网头部企业、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板块。

  高股息资产:自2023年下半年,恒生高股息率指数整体跑赢恒生指数。2024年以来,截至6月14日恒生高股息率指数累计上涨10.87%,恒生指数涨幅为5.21%。从恒生高股息率指数的成分股来看,权重主要集中在金融业、能源业、公用事业、工业、电讯业等板块。恒生一级行业中,截至2023年12月31日,多数行业的股息率(近12个月)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其中,能源业股息率达10.90%,综合企业、电讯业、工业、金融业股息率也较高。

  创新板块: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下,这将是加快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有望受益于国内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政策催化。相比于A股,港股市场的稀缺性仍在,有更多优质的互联网和科技龙头企业。

  指数层面,以恒生科技指数衡量港股市场创新板块的表现,2023年全年,恒生科技指数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长3.44%,相较于2023年上半年的同比下降0.32%有所改善。该指数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长15.91%,自2022年以来已过拐点,整体呈现回暖迹象。从盈利能力来看,恒生科技指数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为8.34%,相较于2022年提升了1.14pct。

责任编辑:张倩

  2022年末,该省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8.4%、24.5%、19.4%,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1个、9.2个、4.1个百分点;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为该省214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提供331.6亿元项目资本金支持,金融机构跟进提供授信支持2517.9亿元,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末,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5个百分点。

  “东西不仅全,还便宜又新鲜,我已经拿不动了,一会儿送回家准备再来一趟。”当地市民王祺自己推着车子来,准备多囤点货带回去。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8日电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当地时间17日,华盛顿发生枪击事件,导致1人死亡,另有2人受伤,伤者包括1名15岁的少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