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转型引关注 耶鲁专家:美国炮制“产能过剩论”不公平 | 世界观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6-17 16:05:00

  美国耶鲁大学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高级讲师和高级研究员约翰·格瑞姆 (John Grim)认为,中国对能源转型的追求令人备受鼓舞。“中国在实现经济飞跃式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等,这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

  自1986年起,约翰多次访华,30多年来,他见证了中国多领域的变化。此次论坛上,他还表示,在2023年9月的中国之旅中,自己深刻感受到,生态文明理念已经在中国的众多学术机构中广泛传播。

  “近年来关于生态文明的讨论显著攀升,如今,几乎每所大学都设有以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的学院或研究所,进行环保教育和培训。”约翰特别指出,作为中国的顶尖思想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生态文明研究所,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美国耶鲁大学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教授玛丽·塔克(Mary Tucker-Grim)对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表示赞赏。在她看来,中国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间的关系,视为关键。新疆地区不断发展水利体系建设,实现了农作物灌溉的可持续发展。玛丽还指出,“绿色GDP”的发展理念在中国受到认可和重视,循环经济深入推进,这方面西方需要尽快赶上中国的步伐。

  玛丽表示,“我们为中国的转型而鼓舞,从高度工业化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转变,是绝对有必要的。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指责、对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是非常不公平的。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不能把中国视为 敌人,这样的外交政策是不健康的。”

  “我的朋友在北京大学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95%受访的中国人了解气候变化及其严峻性。然而在西方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接近这个比例的统计数据,美国以及欧洲都没有。”玛丽说。

  二是中国众多网站、“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网络媒体具有快速发布、广泛覆盖的优势,成为当前科学传播的第一方阵,科技新闻和事件几乎都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最先披露报道,成为科技信息发布最快、影响最大的媒体集群。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云南红河2月10日电 (赵国骁)10日,记者从河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自1月8日“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并恢复通关以来,截至2月9日,该站累计验放出入境人员10.7万人次,其中出境5.5万人次,入境5.2万人次;货物18.23万吨。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梧州2月10日电(陈秋霞)2月10日,广西梧州一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广西梧州市公安局龙圩区分局10日通报称:网传“犯罪嫌疑人勒索3000万元,受害者家属支付1000万元赎金”等信息失实。

  热度最高的是体育总局口令版八段锦教学,播放量超1052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画质的视频下,洋洋洒洒近6000条评论,其中多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相互之间,称彼此为“锦友”。

  不幸之中,仍能看到爱与光。这几天,救援队伍陆续从不同国家和地区来到阿勒颇等叙利亚受灾城市,向当地人伸出援手。<strong>据世卫组织统计,目前已有77个国家级和13个国际紧急医疗队正部署到土叙两国。</strong>

  (央视评论员 央视网)

许翊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