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组团”赴东盟 业内专家建言更好融入当地

来源: 格隆汇
2024-06-22 07:04:42

  据知,此次“走进亚太东盟”实地研讨会相关活动为期6天, 由毕马威中国举办。参与活动的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代表们前往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参访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印尼卫生部、印尼食品药品管理局等机构,了解当地的政策法规、市场格局、医保体系等。

  “研发能力提升、可承付能力加强和集群化发展,共同推动中国生物科技创新领域发展,并促使其在全球生物医药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风险咨询主管合伙人、生命科学行业咨询合伙人梅放说。

  梅放介绍了东盟国家在创新药、化学药、原料药、医疗设备、健康服务、药品销售和供应等方面的需求特点,并分析了东盟市场医疗科技发展新趋势、中国企业拥有的潜力,以及如何构建稳健的业务发展模式。他说,毕马威致力于协助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走向全球新兴市场,“将通过整合的资源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帮助企业实现在新兴市场的产品商业化和成功准入”。

  “我很荣幸有机会在新加坡与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代表会面。他们的创新质量,以及为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民众提升医疗保健质量和生活水平的动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毕马威亚太区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Peter Liddell说。

  “我们真诚期望与这些企业合作,不论是通过直接的市场进入、并购或是合作,帮助他们将计划转化为现实。”毕马威新加坡生命科学行业合伙人Guillaume Sachet说。毕马威印尼客户与市场负责人Susanto表示,印尼与中国的医疗产业有很大的互补性和合作空间。

  业内专家还称,中国企业异地落户涉及海外市场的法规体系、监管要求、市场格局、竞争态势、人才需求、本地文化融入等多个方面,应通过生态体系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让更多成果惠及民众。

  王浩指出,要学习研究、总结提炼、转化落实好江苏、上海的先进经验,同时充分发挥好我省比较优势,始终保持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志气、勇气和锐气,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勇前行,不断推动“八八战略”深入实施再深化再提升再突破。要坚决抓好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实,坚持长短结合,既着眼长远、又干好当下,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真正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要扎实做好二季度重点工作,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服务,推动各项政策及早发力、直达快享;要坚持“项目为王”,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构建“315”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要举全省之力筹办好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只留经典、不留遗憾,确保把亚运盛会办成“重要窗口”最具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实际上,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沈阳人口增量近些年来主要依赖于机械增长。据沈阳市统计局数据,2020年沈阳市常住人口中的外来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05.1万人,占沈阳市常住总人口的22.61%,比2010年六普时期增加114.4万人,增长126.13%。

  近期,各省份正陆续发布2022年人口数据。在全国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常住人口的增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对人口的吸引力。

  在调研时,李鸿忠提到,要大兴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不断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30日下午在海南博鳌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他指出,希望企业家在提振信心、改善预期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我们对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一直高度重视,下一步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各类开放平台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扎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谢湖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