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灿:推动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已成为重要课题

来源: 中青网
2024-06-22 08:50:39

  中新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 谢雁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4月29日指出,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推动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融合发展,更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已成为考古文博领域的重要课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国考古博物馆承办的“首届新时代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4月29日在北京开幕,陈星灿在开幕式上致辞时作上述表示。

  他说,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作为两门紧密相关的学科,一 直以来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深耕细作,为人类文明的研究与传承作出卓越的贡献。

  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促进考古学综合研究阐释工作,还加强考古成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同时,深入开展多学科融合发展,加强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引导打破学科壁垒,还将进一步发挥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在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方面的重要作用。

  兼任殷墟博物馆馆长的陈星灿表示,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这一定义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指考古学研究所得的历史知识;二是借以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技术;三是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用以论证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考古学作为独立学科,有着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自身规律与要求,也担负着学科发展的使命。

  博物馆则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文化传播,在对考古材料进行解读、利用和展示时,要充分认识到考古学科发展现状,了解和把握最新考古成果,顺应学科发展趋势,打造科研创新平台,促进多学科交流。

  他透露,目前,中国考古遗址类博物馆蓬勃发展,众多博物馆均致力于文物保护、研究和展示,向公众传递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其中,中国考古博物馆是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国家级专业考古类博物馆,依托考古研究所几十年田野发掘出土文物标本精品为主要展品,以“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为展陈特色,是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

  考古研究所2023年度在全国各地共开展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50多项,今后将继续发挥该所优势,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我们愿与大家一起,不断丰富博物馆的类型构成,突出博物馆的文化创新功能,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陈星灿说。(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3/54/14524467452773990734.jpg" alt="" />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3/93/8834563016861320821.jpg" alt="" />

  有人说,年味是阖家团圆的喜乐气氛,是家家户户贴春联迎新春的美好憧憬……而在祖国边境一线,守护万家灯火的移民管理警察又是怎样过年的呢?

  温暖的海风裹挟着新春气息抵达太平洋海岸。高挂枝头的红灯笼、此起彼伏的锣鼓声、灵动绚丽的龙狮舞为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巴拿马送来“第三个季节”。

  在簇拥着龙狮表演的现场人群中,来自广东的何先生一边拍照一边兴奋地说,因为疫情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出游,此次无核酸“通关”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就选在澳门度过,这里的传统年味儿很浓,新年就应该这样红红火火、热闹喜庆。

  在进入“春节档”前,部分安卓手机用户发现,在数字人民币App硬钱包的“支付设置”中新增了“无网无电支付”入口。

邓念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