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博单位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将开展7300余项活动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5-31 08:30:45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应妮)记者从30日在京举行的国家文物局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将于6月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全国文博单位在此期间将组织开展相关活动7300余项。

  据介绍,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主场城市活动将于6月8日在沈阳市举行,活动由国家文物局、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主场城市活动聚焦主题主线,将进行系列宣传展示、遴选推介及相关发布:举行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主题论坛、第四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集中推出“大美中国行:文化遗址里的中国故事”融媒体直播活动、“我们的中华文明”云课堂、“文言物语:跨时空的对话”系列微视频、《中国考古大讲堂》第四季之“中外联合考古”系列讲座、《文物》杂志外文期刊等展示传播精品;邀请文博基层工作者做主题讲述,公布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名单、第六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推介名单、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名单;国家文物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也将开幕;还将举办“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线上展览、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讲好文物故事”实践方向展演活动等系列配套活动。

  作为首次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辽宁省,精心组织、积极筹备,计划推出近300项惠民文博活动,成立红山文化研究院。沈阳市委、市政府也组织了主场城市十大配套特色活动,包括公益宣讲、惠民开放周、考古开放日、文物修缮观摩、短视频大赛、志愿者招募等多种形式。第四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将安排16场学术报告,交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及在文物保护、考古科学研究、资源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

  据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全国文博单位组织开展相关活动7300余项,其中文物惠民服务3400余项。各地将结合地域特色,关注宣教育人,突出惠 民利民,创新传播形式,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全民共享。(完)

  在澄清上闸点位,三维复现的水工建筑映入眼帘,游客可以“开闸放水”,领略古人治水的设计原理和智慧韬略;在什刹前海点位,忽必烈盛赞的“舳舻蔽水”通航盛景历史再现,游客可以穿越到大元盛世与船工对话,吟诗作赋,享受诗里画中什刹海的美好意境;在火神灵阁点位,游客可以从真君庙的屋顶和琉璃瓦开始,全景式领略中轴线古建筑的规划理念和壮美秩序。

  自1月8日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出入境人数逐步增长。“上一周出入境旅客累计达2万多人次,相比去年增长250%。热门的港澳客运航线航班已增至每周68架次。”杭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马義超告诉记者。

  ●要加强与医疗机构的配合,推进疫苗接种,完善防控和救治机制,确保重症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陈洋则注意到,不光是日本,近来,G7和北约在积极配合推进“印太战略”,不断深化彼此间的安防合作、构建排除中国的供应链产业链,妄图将阵营对抗思维引入亚太。

  <strong>长期在深绿的台南</strong>

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唐慧琳

李佩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