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重返地球 神十七航天员回家

来源: 36氪
2024-06-01 12:01:45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电 题:“人间四月天”重返地球  神十七航天员回家

  中新社记者 郭超凯

  4月30日,巴丹吉林沙漠四野空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的搜救队员们早已在此严阵以待,静候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归来。

  当天8时 43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踏上回家之旅。地处西北戈壁深处的东风着陆场是他们返回地面的第一站。

  17时46分,只听“砰”的一声,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18时37分,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至此,汤洪波重返“天宫”的圆梦征程完美收官,唐胜杰、江新林的首飞之旅圆满完成。

  “秋天出征、春天归来,我的心情就像此刻的最美‘人间四月天’。”作为本次任务指令长,汤洪波亲历中国空间站从“一居室”到“三居室”的飞速发展。从首次进驻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到2年零1个月后重返“天宫”,汤洪波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纪录。出舱后,他精神抖擞,向人们挥手致意。

  太空飞行的180多个日夜,每当中国空间站飞临祖国上空,只要有时间,汤洪波都会遥望祖国,寻找家乡。“北京的天安门广场、鸟巢、水立方,家乡的橘子洲、岳麓山,我都看到了,并且拍了照片。”重返地球,汤洪波期盼早点见到亲人、同事、战友、朋友们。

  神舟十七号飞行任务是中国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飞天,“以老带新”的策略体现了中国航天员人才队伍年轻化的特点。太空“出差”期间,唐胜杰和江新林先后完成出舱首秀,唐胜杰还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出舱航天员。

  刚一落地,两位航天员就期盼着未来再上太空。“太空出差的这半年时间,每一天过得非常充实、神奇和美妙。”首次天外归来的江新林期待“早日重返太空”。唐胜杰则说,这6个月是“学习之旅、探索之旅”,“实现飞天的梦想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这次太空“出差”,3名航天员在轨飞行187天,收获颇丰。他们两次出舱活动,先后开展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并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在繁重的工作之余,3人还化身太空“菜农”和“摄影师”,解锁不少有趣时光。

  航天员出舱后,会转移到专用的医监医保车。车内优化了空调系统、热水系统,航天员可以简单洗漱、换衣服;车内医护设备更加完善,可对航天员细致检查和健康评估。

  在车里,3名航天员还会吃上返回地球后的第一顿饭。家乡美食是他们最想念的味道。籍贯湖南湘潭的汤洪波最想吃的是湖南米粉。来自甘肃定西的唐胜杰返回后第一顿饭想吃牛肉面。老家在河南杞县的江新林则想念胡辣汤、烩面的味道。

  伴随着神舟十七号乘组完成全部既定任务重返地球,近日入驻中国空间站的神舟十八号乘组已接过空间站“钥匙”,在苍穹之上接力守护中国人的“太空家园”。(完)

  两场媒体论坛引发众多记者的浓厚兴趣,在社交平台展开热烈讨论,累计获得全球阅读量2272.6万,视频观看量796.6万,互动量19.9万。论坛相关新闻也在包括巴基斯坦《财经日报》、肯尼亚广播电视网、阿富汗《亚洲之心》、坦桑尼亚《每日新闻》等10余家国际媒体发布,累计触达海外人群1.2亿。评论特稿获得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韩国、印度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698家海外主流网络媒体转载。

  42岁的阿德恩说,她花了时间考虑自己的未来。“我曾希望自己能找到在这段时间里继续下去所需要的东西,但不幸的是,我没有,如果我继续下去,会对新西兰不利。”

  赵阳介绍,上门喂养一次至少需要半个小时,碰到客户家里宠物猫比较多的,有时甚至得一个小时。“一天跑8家的话,算上路上的时间差不多就得10个小时左右,比平时上班时间还要长。一天下来,累到‘倒床秒睡’。”赵阳说。

  “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块块完赛奖牌,那种感觉很难忘。”到目前为止,张辉共参加全程马拉松赛事23场,包括北京、上海、杭州、无锡、厦门、南京等地。

  “阳康”之后,应继续实施营养管理,目的有三:一是改善营养状况,加速康复;二是降低复发(再感染)风险;三是改善生活质量。

  在闽南古厝中,菲律宾华侨柯文坛带着两个儿子围桌而坐,向他们讲起父辈在海外奋斗拼搏的创业史,畅叙对家乡的期盼和祝福。

曹雅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