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护鸟记:十年之约的承诺 万里之行的守护

来源: 新华社
2024-06-14 17:51:54

  中新网江西都昌1月12日电(巫发阳 杜春泉 余齐民)隆冬时节,走进江西九江市都昌县鄱阳湖畔,都昌县鄱阳湖野生动物救护协会段庆县一行人正在鄱阳湖湿地巡护,他们一边观察候鸟的生活情况,一边捡拾湿地的遗留垃圾,湖面上吹来的阵阵寒风吹不灭他们的满腔热血。

  2014年,在鄱阳湖湿地发现了一只无法正常飞行的鸿雁后,段庆县赶忙骑上摩托车赶往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大汗淋漓的他终于将鸿雁送到,然而鸿雁却因中毒时间过长而不幸丧生。

  “当时我就在想,哪怕我掌握了一点点动物救治知识,能够做出一些及时的救助行动,这只鸿雁或许就不会死。”回忆起往事,段庆县仍是唏嘘不已,“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自学救治知识,为的就是下次如果再有类似情况发生,自己不会还是那么无能为力。”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为了更好保护鄱阳湖候鸟、守护鄱阳湖湿地,都昌县鄱阳湖野生动物救护协会(以下简称都昌野生动物救护协会)于2015年成立,段庆县任会长。

  段庆县表示,协会是一家自发性、非营利性的民间机构,以保护鄱阳湖湿地候鸟、救治野生动物为宗旨,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护鸟护鱼行动、野生动物救治、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

  十年过去了,段庆 县通过看书学、上网学、请教学,已经成为一名知识丰富的候鸟“土专家”。

  同时,协会巡护队伍也不断壮大,从最初的4名巡护员、38名志愿者发展成9名巡护员、66名志愿者,再加上村医和救护助手的加入,让协会的救护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前段时间,我们成功放飞了两只痊愈的小天鹅,看着它们充满活力地飞向蓝天,我们的内心感到温暖而满足。”段庆县感慨地说,这两只小天鹅是当地农民送来的,当时它们体力很差、飞不起来,肠胃可能也有问题,经过协会20多天的救治与护理,它们才基本恢复健康。

  截至目前,都昌野生动物救护协会累计救护游隼、凤头鹰、松雀鹰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与夜鹭、中白鹭、小等江西省“三有”野生保护动物各类候鸟近800只。

  除了巡护救治候鸟,协会会员还会积极开展巡护湿地、捡拾湿地垃圾、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活动。

  深一脚、浅一脚,风一程、雨一程,都昌野生动物救护协会会员足迹遍布21个沿湖乡镇、遍访185公里湖岸线,累计巡护路程超10000公里。

  “我们在巡护过程中发现了小天鹅、野鸭子、苍鹭、白鹭等候鸟,没有发现天网、毒饵、铁夹子等,没有发现病鸟、伤鸟、死鸟……”每次结束巡护,段庆县都会详细地写下巡护日志,他最喜欢那句“没有发现破坏湿地的人和事,所巡护区域湿地候鸟自由平安”。

  当被问及未来是否还会坚持巡护湿地候鸟时,段庆县与会员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一定会的,只要我们干得动,就会一直坚持下去,一直守护湿地、守护候鸟,守护越来越多个‘十年’。”(完)

  3月26日,厦门CBA全明星赛期间,举办了首届CBA商务高峰论坛,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北京体育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单位或机构的多位专业人士,畅谈CBA的发展之路。

  4月8日,东部战区进行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战区陆军远箱火,海军驱护舰、岸导突击群,空军歼击机、轰炸机、特种机,火箭军常导火力单元等任务兵力向预定区域机动集结,展开行动部署。岸海空网电对抗力量,全程展开电子侦察、干扰压制等支援行动。今天的演练,重点检验联合作战体系支撑下夺取制海权、制空权、制信息权能力,任务部队同步组织环台岛战巡进逼,塑造全向围岛慑压态势。(记者樊斌 张磊 陈利 李骏 张文杰 洪治 许溟 吕晓博 董满 李倩 王戈 韩学扬 康鹏程 向黎鸣 丁文俊 张先瑞 曹臻浩 甘凯魁)

  张雄在中国篮球媒体日回应“CBA扩军”话题时说:“CBA公司是2017年开始运营CBA联赛,当时制定过一个五年的竞赛计划。按时间推算,现在已经是第二个CBA五年竞赛计划的阶段。但疫情影响了最终实施。扩军牵扯到多方利益,同时CBA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而且等待加入CBA的球队也有各自的诉求。”

  另一位人口统计专家告诉界面新闻,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过去在生育政策执行方面有所不同,在1998年之前广东农村一直施行二孩政策,直到1998年以后才施行“一孩半”(即第一个孩子为女孩的,可以生第二个孩子),因此广东省的生育率一直较高。此外,广东省特有的“潮汕文化”,也更加重视家族,重视生育。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人口学专家何亚福告诉界面新闻,“七普”数据显示,中国的生育率呈现出南方高于北方、西部高于东部的特征。这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区域的生育意愿差异。

  浙江省的私营经济一直比较发达,尤其是“温州模式”崛起,家族生意需要人继承,因此生育意愿也较高。但其他省份,“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文化已经发生彻底转变。由此该专家认为,现行生育支持政策除了关注生育的经济成本外,还应该在塑造新型生育文化方面有所作为。

汪盈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