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国际收支有条件保持基本平衡

来源: 重庆华龙网
2024-06-05 22:26:57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总体稳健,年末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明显增强,市场预期基本平稳,外汇交易理性有序。

  报告认为,今年我国国际收支更有条件也更有基础保持基本平衡。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步调整,全球流动性收紧局面将有所缓解;另一方面,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基本面对国际收支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基本盘继续稳定发挥作用

  2023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530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4%,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其中,货物贸易保持韧性,贸易伙伴多元化稳步推进,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持续巩固,货物贸易进出口提质增效,顺差规模继续运行在历史高位。服务贸易稳步提升,居民跨境旅游留学逐步恢复推升旅行支出,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同时,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带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收入稳步增长。

  2023年,我国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2099亿美元,与经常账户顺差形成自主平衡格局,储备资产保持稳定。一方面,来华各类投资总体呈现净流入态势。其中,外商股权性质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四季度净流入规模较二三季度平均水平增长近2倍;来华证券投资由2022年净流出转为净流入,四季度外资投资我国债券净流入595亿美元,为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值。另一方面,境内企业等主体对外投资有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稳定在较高水平,企业“走出去”步伐保持稳健;受国际市场环境和外部流动性变化影响,对外证券投资有所减少,对外存贷款等其他投资呈现净回流。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2023年经常项目顺差收窄,主要是因为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货物贸易顺差缩小。2023年,资本项目逆差收窄,短期资本流出压力明显缓解。去年外汇储备余额增加1103亿美元,主因是四季度美联储紧缩预期缓解、全球股债“双升”带来的正估值效应。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保持稳健,体现了稳经济、稳外贸、稳预期等政策成效,也反映了提升外汇市场韧性的积极作用。”报告称,一方面,我国顶住压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多措并举促进外贸平稳发展,不断提升境内外投资者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持续提升,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更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收付增多,有助于更好应对外部环境波动。此外,我国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管理框架,有效维护跨境交易理性有序。

  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近年来,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总体稳步增长。报告显示,2022年1月末,境外投资者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4.15万亿元,为历史最高。此后,主要经济体快速加息引发国际资本流动转向,全球跨境债券投资表现总体低迷。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债券市场高质量开放稳步推进,叠加外部金融环境变化,外资自2023年2月起连续11个月净买入境内债券,2023年末境外投资者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3.67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8%。

  报告显示,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更加丰富。截至2023年12月末,共有1124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自2017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约100家。已入市的境外机构涵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央行、主权财富 基金、国际组织、商业银行、资管机构等各种类型,全球前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约90家进入我国债券市场。

  与此同时,境外机构持债品种多样,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公司信用类债和同业存单等多种类型。其中,国债具有信用等级高、收益稳定等优势,备受境外投资者青睐。2023年末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托管余额2.29万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2.7倍,在外资托管债券总量中占比超60%。

  “从外部看,主要经济体紧缩货币政策可能转向,美欧政策利率将有所下行,有利于国际资本跨境流动。从内部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

  外商直接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近年来,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波动性明显上升,总体呈现先升后降发展态势。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全球走势基本一致,但反映跨国企业在华长期投资意愿的新增资本金相对稳定。报告显示,未来,随着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逐步改善、我国吸引外资新优势持续巩固,外商直接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首先,内外部环境变化将推动外资流入稳步恢复。当前市场普遍预计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调整,全球流动性收紧的环境将总体改善,有助于国际投资更加活跃。同时,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发展态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商投资意愿有望进一步增强。

  其次,我国传统制造业吸引外资仍具备相对优势。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产能位居全球首位,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劳动力素质也比较高,将为各国来华企业发展提供更基础、更广泛的支持。

  再次,外商投资新增长点将不断巩固和提升。从国际经验看,主要发达工业国引资领域基本经历了由基础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趋势性转变,我国也在发生同样变化。外汇局统计显示,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净流向高端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资金占比合计较2021年上升7个百分点。未来,随着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科技等持续创新发展,上述领域有望成为我国主要引资增长点。同时,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中等收入群体已有4亿多人,未来还会继续增加,是各国企业不可忽视的广阔市场。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净流向批发零售业的资金占比较2021年上升10个百分点。未来,我国巨大消费潜力将持续吸引外资深耕国内销售及服务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科院某基础研究所所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目前,各类项目来源不一,都有各自管理部门,比如科技部、基金委等。研究所对科学家所在的课题组只有保障义务和财务管理责任,但因为项目不是自己选的,所里既没有资源、也没有权力对项目任务进行调整,同时也不对项目的缺失或对错负责。

  目前,上述消息“靴子”并未有官方信息正式落地,但短短一周内两大一线城市都有类似风声,反映出市场对二手房政策进一步放开的预期信号颇为敏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二手房市场在3月复苏后动能趋弱,预计后续政策仍有放松空间。

  《马尼拉公报》22日称,中国外交部长访问马尼拉,恰逢菲律宾正在与美国举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之际。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从4月11日开始,至28日,双方有近1.8万士兵参加。今年2月,菲美同意扩大2014年签署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菲律宾随后决定新增四处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新增的军事基地中有三处位于菲北部,其中一处军事基地距离中国台湾仅数百公里,这被认为是为美军提供了靠近中国的“集结点”。对此,报道引述外交事务学者海达瑞安的话担忧地称,菲中关系“正面临着危机”,中国外长秦刚的访问“及时且极为重要”。

  不过,黄鹏智提到,索道建设的安全性问题,要做充分论证。如果黄浦江跨江索道的长度按照500米估算,每天的运量可达到四五千人,在满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故障停运,双向悬停在江上的旅客可能会接近200人。

  庄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因此,理论物理所90%以上引进的人才都有“人才帽子”,比如“优青”“杰青”或“百人”“千人”,这些都是分属基金委、中科院、中组部的人才项目,3~5年内会“自带”几百万元的经费。如果没有这些“匹配经费”,仅靠研究所自身,很难让科研人员组建研究团队和维持相对体面的薪资水平。即使如此,目前理论物理所的现状仍是:很多科研人员根本招不起博后,项目经费较充裕的人一年可能也仅能负担一名博后的费用。

  资料显示,刘仰刚出生于1963年,1984年从淮阴农业学校牧医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沭阳工作,从兽医站技术人员做起,曾任种鸡场场长、畜牧业总公司经理等职务,1997年由沭阳县多管局副局长、畜牧业总公司经理调任刘集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当时担任沭阳县委书记的是仇和。

阮素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