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碳量化目标明确,黑色系交易逻辑有变?

原标题:节能降碳量化目标明确,黑色系交易逻辑有变?

THEANINATION2第二卷,https://51cg9.me-XEmVXwBVBWEL-节能降碳量化目标明确,黑色系交易逻辑有变?。

  期货日报

  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简称《方案》),要求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方案》就加强钢铁行业产能产量双控、深化行业产品结构升级及加快行业节能改造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方案》的实施将对黑色系产业链带来哪些影响?黑色系品种的交易逻辑是否发生变化?期货日报记者就此采访行业人士。

  钢铁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方可长久生存

  《方案》提到,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要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这长期利好行业产能布局优化。《方案》明确,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同时,《方案》要求,加快节能降碳改造,低能效产能面临淘汰压力。到2025年年底,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国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

  在行业人士看来,《方案》对钢铁行业供需格局的影响深远。

  徽商期货钢材研究员刘朦朦告诉期货日报记者,2024年粗钢产量调控是2021年“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产量压减政策的延续,此次结合碳排放与环保绩效,调控更加精准有力。长期来看,产量压减有助于缓和市场供需矛盾、改善钢铁企业盈利不佳局面、重新配置产业链利润。短期来看,2024年1—4月,我国粗钢产量为34367万吨,同比下降3.0%,从平控角度考虑,年内实现政策目标的压力不大。

  “当前,钢铁行业龙头企业能效水平领先,中小企业的能效水平偏低。根据《方案》要求,低能效的企业面临技术改造和淘汰退出风险,钢铁行业供应存在收缩预期。”宝城期货黑色系研究员涂伟华表示,《方案》也指出,到2025年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粗钢产量调控及废钢资源利用有利于缓解钢铁成本端的上行压力,钢铁行业利润势必逐步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虽然明确了2024年粗钢产量要调控,但并无具体压减任务目标。若按平控目标推算,则达成的压力不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1—4月,国内粗钢产量为34367.20吨,较2023年同期已减量1071.40万吨,2023年全国粗钢产量为101908.13万吨,平控目标下,未来5—12月日均粗钢产量应控制在275.68万吨,仍比2023年同期多出4.38万吨。

  期货日报记者从企业人士处获悉,《方案》不仅要求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而且要求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钢铁行业产品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42%提高到2023年的48%,2024年年初以来呈现进一步上升态势。“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钢铁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建筑钢材需求趋势下降已成共识,汽车、家电、船舶、机械等制造业用钢量稳中有升,风电、核电等新能源行业用钢量快速增长。因此,对钢铁企业而言,优化品种结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刘朦朦说。

  另外,《方案》提到,到2025年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从冶炼工艺来看,目前我国主要冶炼工艺是长流程。短流程(电炉钢)比例一直维持在9%左右的偏低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方案》要求提升电炉钢产量占比,就是要求钢铁企业对冶炼工艺进行调整。“长期来看,《方案》对改善钢铁企业盈利水平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加速企业优胜劣汰,形成更加健康的行业环境。短期来看,《方案》对建材与板材供应的影响更为直接。”刘朦朦说。

  中信建投期货黑色系分析师楚新莉认为,钢铁行业年碳排放量在18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是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虽然会增加钢铁行业的生产成本,但也会加速淘汰出清一大批落后产能,长远考虑,有利于实现市场供需平衡、稳定钢材价格、推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

  钢铁企业人士直言,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将提升钢铁企业生产的环保成本。不过,部分环保投入可以抵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

  “《方案》对钢铁行业2024—2025年节能降碳改造节能量、二氧化碳减排量提出具体要求,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粗钢产量或受相关约束,但并不能简单将降碳与减产联系在一起,钢铁企业也可以通过减少重复环节、增加电炉占比、改造清洁设备等方式降碳。”广发期货铁合金高级分析师徐艺丹表示。

  铁合金行业供应端受影响大但时间短

  “短期来看,《方案》对铁合金行业供应端的影响比对需求端的影响更大,因为钢铁行业在技术更新方面比铁合金行业更快一步。而中长期来看,铁合金行业供应端受到的影响也会更快结束,因为铁合金行业相对钢铁行业更加小巧灵活。”国投安信期货铁合金高级分析师李啸尘说。

  徐艺丹告诉记者,《方案》中对铁合金生产成本及行业发展方向产生影响的内容有三。一是完善价格政策。落实煤电容量电价,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等。二是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到2025年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等。三是合理控制半焦(兰炭)产业规模。

  徐艺丹进一步表示,以上措施主要围绕电价及硅铁成本端兰炭展开。电价方面,硅铁单吨平均电耗为8000k~8400kwh,电力成本占比在60%左右,《方案》实施后主产区电价相关政策面临调整。绿电使用比例提高,虽会降低电力成本,但也会导致铁合金生产面临一定的不稳定性。兰炭方面,兰炭生产一方面会产生有害废水,另一方面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废水和尾气的处理在兰炭生产环节至关重要。2023年上半年,榆林府谷已经将7.5万吨以下兰炭炉全部拆除,同时明确兰炭产能只减不增,且对废水处理、生产过程密闭等进行整改。《方案》实施前,兰炭行业就已在整改中,其对兰炭行业的影响较为有限。

  “对铁合金行业而言,《方案》会影响其冶炼成本中碳元素的价格,而且大概率是抬升价格。同样,铁合金作为高耗能行业,单吨电耗也是较高的,电力费用大概率也是抬升的。发展方向上,半密闭冶炼炉型可能会变为全密闭冶炼炉,这不仅有利于二氧化碳排放数值的下降,更有利于尾气余热的回收。”李啸尘说。

  在徐艺丹看来,《方案》是推动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的重要部署,也为“十五五”节能降碳工作奠定实践基础,更为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创造积极条件。目前铁合金主产区尚未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后续需重点关注。

  焦化利润有望在淘汰落后产能后修复

  《方案》提到,“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除此之外,还提到,“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

  《方案》提到,到2025年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陈为昌表示,世界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电炉钢产量为9671万吨,2023年样本电炉钢企业产量增幅为10%,据此估算,2023年电炉钢产量为1.06亿吨。中钢协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粗钢产量为10.13亿吨,2025年按10亿吨计算,则电炉钢年产量为1.5亿吨,较2023年增加4400万吨,这意味着长流程产量要下降4400万吨,对应焦炭需求减量2200万吨,占2023年供应量的4.5%;对应焦煤需求减量2900万吨,占2023年供应量的5%。方案要求“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折合焦炭2060万吨,与上述数据相当。

  另外,山西焦化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方案》要求“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合理控制半焦(兰炭)产业规模”,由于焦炭及兰炭产能总体处于相对过剩状态,当前独立焦企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兰炭产能利用率甚至不足40%,《方案》对产能的调控不会影响现阶段产品供应,对相关商品的价格影响比较有限。

  海通期货煤焦研究员魏亚如认为,中长期来看,后续《方案》执行利空焦煤价格。一是钢材产量将受到严格控制,焦煤、焦炭需求难有增量;二是2025年年底电炉钢产量占比提升至15%,意味着长流程铁水炼钢占比将从90%下降至85%,铁水产量下降直接导致焦煤、焦炭需求减少。钢材产量及铁水产量的下降是一个缓慢调整的过程,2024年1—4月,国内粗钢产量累计同比下降3%,由此看来,下半年粗钢还有一定增量空间,短期内政策不会对钢铁企业生产造成影响。当下,焦煤、焦炭市场需要关注的仍是山西煤矿的复产进度以及钢铁企业铁水的产量变化。

  “《方案》提及,到2025年年底,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而2023年我国废钢用量为2.3亿吨,加之废钢库存偏低且进口受限,废钢用量难以满足国内钢铁企业生产需求,故企业短期内对焦煤、焦炭的需求仍然较高,降碳对焦煤、焦炭的影响暂不明显。另外,《方案》要求,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根据公开数据,目前,全国4.3米及以下的焦炉产能为6000万吨,后期落后的焦化产能可能会被加速淘汰,建议关注陕西、内蒙古、云南等地落后焦炉的淘汰进度。而随着落后焦化产能的淘汰,焦化行业的利润有望修复。”陈为昌说。

  陈为昌认为,政策引领下,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是大势所趋。随着电炉钢产能产量不断上升、废钢用量逐渐增加、氢冶金等低碳技术大力推广,焦炭需求逐步下降,中长期是比较确定的,对焦企而言,需要不断革新,才能适应形势变化。比如,在生产环节应用先进节能降耗技术、使用低碳燃料炼焦等,在产品环节开发富氢高炉所需高强度高反应性焦炭等,上述措施增加了焦企的生产成本,但也增强了焦企的市场竞争力。

  分析人士:黑色系品种走势有所分化

  近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对钢铁行业具有长远指引性,但短期更多是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对市场供需格局的影响有限。当前钢市运行逻辑在预期与现实之间博弈。政策稳增长意愿较强,对钢价给予支撑。“不过,基本面预期不佳,对钢价产生压制。随着气温的升高,市场步入需求淡季,而利润尚可促使钢铁企业积极生产,钢铁供应量自低位回升,叠加部分品种库存高企,钢铁市场呈现供强需弱格局。强预期已在钢价中有所体现,后续弱预期交易权重将增加,钢价也将震荡下行。重点关注政策端变化。”宝城期货黑色系研究员涂伟华说。

  中信建投期货黑色系分析师楚新莉认为,6月,成材市场步入季节性淡季,终端需求较弱,钢价持续承压。《方案》聚焦钢铁行业的长期矛盾,短期的增量利多较少。另外,钢铁产能压缩后,对上游原料的需求将减少,炉料承压更重,对钢铁的成本支撑减弱。因此,短期内钢价将延续震荡格局。

  “《方案》对实际供需的影响体现在中长期,而对情绪的影响体现在短期。整体而言,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周期,钢铁需求整体回落,叠加《方案》 实施,未来双焦需求将不断缩量,其价格中枢也将逐渐下移。”中辉期货黑色系负责人陈为昌说

  海通期货煤焦研究员魏亚如认为,中长期焦煤、焦炭价格有下行趋势。节能降碳引发焦煤价格重心下移,从而为下游产业链让利,其对焦煤的价格影响大于焦炭。不过,行业结构的调整仍然需要时间,短期内焦煤和焦炭价格受《方案》影响相对不大,仍然需要关注山西煤矿复产的情况以及焦钢企业的利润变化。

责任编辑:张靖笛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患者457万例。数量庞大的肿瘤患者,是新冠中的高风险人群。/index.htm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伊春南岔区
阅读 ()
推荐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