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评论:两岸民间交流不辍 共绘融合发展愿景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17 04:08:08

  中新社厦门6月16日电 题:两岸民间交流不辍 共绘融合发展愿景

  中新社记者 刘玥晴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15日在福建厦门举行,7000余位台湾嘉宾相聚鹭岛。两岸各领域、各界别通过论坛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等四大板块活动,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

  尽管当前两岸交流持续受到民进党当局限缩,但来自台湾的“老朋友”和“新面孔”均活跃在此次论坛的科技、金融、乡村振兴、医疗、文艺、体育等各领域交流活动中。

  不论是面对新冠疫情影响,还是面临复杂严峻的台海形势,海峡论坛历经16届从未间断,从中能够看出大陆持续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的信心与决心,也足以证明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望。

  本届论坛是一次两岸“双向奔赴”,不仅台湾同胞踊跃跨海而来,福建方面也为台胞出行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论坛期间启用的“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实现了台胞证、居住证、临时入境机动车驾驶许可“三证联办”,首次来大陆的台胞也可一次性办妥各类通行证件、手机卡、银行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15日在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上致辞表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持续增进台湾同胞利益福祉,欢迎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中来,参与到民族复兴进程中来,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共享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伟大荣光。

  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大陆方面不断探索如何为台湾同胞提供各项同等待遇,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应运而生。

  去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截至目前,已出台配套政策文件16份,充分体现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

  看到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不少首次参会的台青认同福建有很多很好的发展机会,愿尝试到此就业创业。

  本届论坛还专门面向台湾青年提供1600余个就业岗位,并推动两岸有关机构和企业签订乡村振兴、科技、文化、出版、公益、金融等行业多项合作协议。

  自首届海峡论坛举办以来,两岸民间交流持续热络,越来越多台商台企选择“登陆”发展,越来越多台胞尤其是青年对祖国大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厚的感情。

  “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是海峡论坛多年来延续的主题。从寻根谒祖到文化溯源,从经贸合作到社会民生,从历史连结到青年未来 ,经由海峡论坛这座“连心桥”,两岸融合发展之路必将越来越宽广。(完)

  据悉,“畅油哨兵”智控系统是由智能中心、高清摄像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的一套视频监控预警系统,通过运用人工智能(AI)和热成像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对油轮作业24小时全天候全过程智能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油田去年还追加投资480万元升级改造部分文体场馆。更绿色的草皮、更厚实的塑胶、更齐全的设施,令修葺一新后的场馆成为了文体爱好者的乐园。同时,企业还在总部区域甄选12家单位面向公众共用、共享其文体场馆,并延长开放时间,使职工身边的10分钟健身活动服务圈逐渐成形,职工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strong>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激励年轻领导干部担当作为</strong>

  “前期打造样板田展示,收割测产都请大户去现场观摩,让更多农户看到品种对比优势。后期收集高产农户信息,制作宣传海报,苗期到抽穗的时候,还组织看苗会,扩大影响力。”说起好种子的推广经验,中种集团湖北区销售副经理王汉勇滔滔不绝。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加强教育管理监督,不仅要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落实好监督责任,更要强化统筹联动,把廉洁理念植入年轻干部成长各环节。”淮安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各单位已建立“成长起步期”名册,首批共纳入300名年轻干部,名册详细记录他们接受教育的场次和表现、个人廉洁谈话等内容。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2/07/eb868ab479244e9fa11484b31f74cee5.jpg" alt="" />

谢乃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