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领傅旭敏“再出发” 架设中外合作“双向桥梁”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4-06-07 20:02:10

  中新社宁波1月19日电 题:侨领傅旭敏“再出发”  架设中外合作“双向桥梁”

  作者 项菁

  “华侨熟悉中国,又了解外国,是融通中外的‘海雁’。新的一年,继续助力外资进中国、中国企业闯世界, 架设中外合作‘双向桥梁’。”浙江省政协委员、欧洲华商会会长傅旭敏近日在浙江宁波接受专访时说。

  1989年,24岁小伙傅旭敏放弃“铁饭碗”,只身前往荷兰创业。从餐饮业“跨界”到贸易业,傅旭敏靠自己努力在海外站稳脚跟。十年后,他又把握中国市场机遇,将梦想的种子撒向宁波。

  宁波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制造业发达,是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枢纽”。傅旭敏谈及,从1999年到宁波办企业起,他就将节能灯、汽车配件等“中国制造”销往世界,也把国外的好产品、好技术引进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侨胞投身世界经贸往来,架起了一座座中外合作的桥梁。壮大自身事业的同时,傅旭敏也见证着中国城市的日新月异,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眼下的宁波南部商务区,一幢幢高楼林立,欧洲华商大厦格外抢眼。这是十年前傅旭敏携手侨胞共同打造的总部经济大楼,如今已入驻95家外资企业,年产值超20亿元人民币。

  “中国城市发展翻天覆地,特别是今天的宁波,既有书藏古今的文气,也有港通天下的大气。”在傅旭敏看来,欧洲华商大厦既是宁波通向欧洲的一座桥梁,也是欧洲在宁波的一扇窗口,有力促进了中欧人文、经贸往来。

  作为宁波市“荣誉市民”,这些天,傅旭敏还受邀列席宁波市两会。其认为,宁波是外贸大市,要鼓励传统外贸企业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机遇,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同时培育汽车、大型成套设备等重点产品出口优势。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演进,傅旭敏也关注到,宁波对技术、人才的渴望越发迫切。作为“海归大雁”,傅旭敏熟知海内外人才、项目等资源优势,希望持续“以侨为桥”搭建平台,为“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便利。

  走进宁波东部新城,一座现代化活力新城正在崛起。悠长的杨木碶河畔,由两幢商务楼组建的“海雁汇”商务大平层正在加紧装修中,这是傅旭敏酝酿了多年的“总裁会客厅”,也凝聚了他的新愿景。

  “‘海雁’归来,春天不远。搭建‘海雁汇’平台,就是希望更多海外侨胞、国际高端人才汇聚于此,在这里碰撞出合作的火花,结交深厚的友谊。”傅旭敏透露,“海雁汇”具有商务活动所需的餐饮、歇息、茶饮、休闲等多样化功能,将于今年10月以后投入使用,为宁波增添一座城市社交新空间。

  宁波是中国重点侨乡之一,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通过多样化方式助力城市发展。傅旭敏虽不在宁波成长,但对这座城市有特殊的情感,“丽水青田是生我养我的家乡,荷兰是我挣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地方,宁波是我事业发展壮大的‘第三故乡’”。

  无论走得多远,乡情都是游子割舍不断的牵挂。多年来,傅旭敏积极发挥“侨”力,在推动家乡城市建设、产业建设、慈善事业等方面不遗余力。

  “世界再大,总要回家。华侨要始终牢记自己的根在哪里,发挥‘民间大使’‘海归大雁’力量,为中外交流合作贡献微薄之力。”傅旭敏如是说。(完)

  ■ 回访

  “有家庭医生加入微网格联络群,我们安心多了。”不久前,待产中的沈茜发现胎动异常,当地医院正处于就诊高峰,她赶忙通过微网格联系杨靖霞求助。杨靖霞安排了入院“绿色通道”,一系列辅助检查也提前准备妥当,沈茜当晚就接受了剖宫产手术,顺利产下女儿。“出院后,孩子又出现黄疸,杨医生马上就上门问诊、送药。”沈茜告诉记者,有家庭医生帮助,就医方便了许多。

  与此同时,这座因锡而兴的云南边陲小城也在思考如何摆脱对单一资源的依赖:从东南亚国家进口锡原料,并试图拉长产业链,发展其他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目前,锡产业仍是个旧的支柱产业。康养中心、锡文化产品等三产也正成为个旧未来尝试转型的方向。

  <strong>多地将暖到破纪录</strong>

  <strong>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近5年稳步提高</strong>

  电视机到底是智能电视还是智障电视?装完宽带、机顶盒后,还要充值、冲会员。

陈东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