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华裔青少年眼中的中国:传统与现代交织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24 22:55:27

  中新社太原6月24日电 (杨静)“第一次来到中国,‘打卡’山西古建,体验非遗文化,还感受到了快捷的城市交通和便捷的支付方式。”来自印度尼西亚的“00后”男孩吴本勋24日谈了自己对中国的初印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织,很有意思。”

  当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办、山西中华文化学院承办的2024年华裔青少年探寻三晋之旅正在进行,来自印度尼西亚的20余位华裔青少年走进千年皇家园林晋祠、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等地,访古迹、尝美食、学非遗,寻迹三晋大地,收获属于自己的中国记忆。

  吴本勋一边游览一边拍照记录,“此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了解,最期待去北京感受中国首都的魅力。”

  在华裔少女张志慧眼中,此次探寻三晋之旅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她说,画国画、唱京剧、学武术;参观高科技企业,与机器人对话……从脚踏在中国的土地上时,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中国气息。

  “在印尼时,经常在网络上看到针灸按摩、科普中医理论的视频。中医很神奇,未来希望有机会来中国学习,探索中医精髓,体会文化交融。”张志慧说。

  从小听爷爷讲中国的故事,17岁的少年石坚安心中便埋下了对 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好奇与向往。在爷爷的建议下,石坚安选择了此次山西之行,渴望亲自“打卡”那些曾在父辈口中听闻的古老城市与传说。

  漫步在平遥古城的古城墙下,石坚安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繁华的古代市集之中。“古朴的街巷、传统的院落,以及街头巷尾流传着的民间故事都深深吸引着我。”石坚安说。

  “文创雪糕很可爱,支付也很便捷,山西博物院里历史感与现代感交织。”石坚安一路拍视频、照片和家人朋友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还为他们带了晋侯鸟尊冰箱贴等文创纪念品,他希望有机会和家人再来中国旅游,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完)

  按照生态农业发展的理念,龙华生态农业基地流转了1000余亩撂荒地,进行了整体平整,通过修建2100米主生产道路及辅助道路和对种植区进行边坡处理,3个蓄水池、5000多米灌溉主管网和12万米滴灌管配套的大田区、蔬菜大棚区、果树区三大片高标准农田很快成型,站在山坡放眼望去,整齐排列的大棚和大片蔬菜地映入眼帘,田成方、路成行、渠相连、水相通的崭新面貌,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林甸镇卫生院院长杨喜国说,镇里按照国家要求,将重点人群分为红色、黄色、绿色三级管理,优先对卧床不便的老人进行上门送医服务,后续还会逐步扩大诊疗服务范围。

  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在交叉学科门类中增设“文物”专业学位类别,为文物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学科专业支撑。同年,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成为国家级人才项目,考古学博士研究生指标增加57%。

  “我网购了几套宠物年夜饭,包含罐头、冻干等,品类还算丰富,不过最重要的是一种仪式感。”成都市民张雪告诉记者,自己养了2只布偶猫,在它们的陪伴下,生活幸福感提升不少。“新年新气象,为‘毛孩子’花钱,我一点也不心疼。”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2023年促高质量发展,中央部委这样发力

  <strong>向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strong>

蔡政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