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用大熊猫开展针对人类的基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来源: 杭州网
2024-06-21 14:45:48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陈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定震20日在北京表示,用大熊猫开展针对人类的基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属于伪科学命题。

  当天在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参加过大熊猫年度优化配对繁殖专家论证会的专家,刘定震介绍保证大熊猫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有关情况。

  他介 绍,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熊猫人工繁育,于21世纪初突破了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等三大难题,种群得以快速增长。

  刘定震解释道,在制定优化繁育配对方案时,通过计算亲缘系数,排除掉3代以内有直系或旁系血缘关系的个体配对。因此,目前包括所有旅外大熊猫在内的圈养种群,如果存在近亲关系,都不允许配对繁殖。经科学评估,在现有技术条件和管理措施下,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可长期维持。

  刘定震说:“我也注意到,最近网上出现一种观点,认为大熊猫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因此旅外大熊猫存在被利用开展同源基因实验、打‘基因战’或者被克隆的风险。”

  研究团队发现SD6/ICE2分子模块是能够感知周边环境温度的种子休眠调控因子:在常温条件下,SD6基因表达维持高水平,发挥其功能,而ICE2基因功能则受到明显抑制,从而促进种子萌发;在低温条件下,SD6基因功能则受到明显抑制,ICE2基因表达量上调,进而发挥功能,从而使种子维持在休眠状态。即通过感知外界环境温度变化,SD6/ICE2此消彼长,进一步控制种子中植物激素脱落酸含量,从而调控种子休眠强度,确保其适应自然季节更替,繁衍成功。

  据了解,教育部将会同有关方面举办40场以上系列招聘活动,并面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等组织20场以上系列专场招聘。此外,中煤、中国稀土等国企央企也在过去一周展开了秋季校园招聘。

  通常做完一款成人药的临床试验后,国家药监局会鼓励药企增加儿童适应症。但由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药物给药途径、剂型、规格、口感气味等方面要求较高,这使得儿童用药的研发成本加大。“现在大部分儿童用的药仍然是苦的。如果药企想要研发一款针对儿童的药物剂型,至少需要在成人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外加几百万元才能做下来。”赵立波说。

  即便现在去西沙,也不是那么容易,当时的交通更加不便。他先坐火车到达湛江,再坐南海舰队的舰艇到达三亚海军基地,接着乘坐给西沙岛上军民送水的给养船,才最终抵达西沙永兴岛,在那里进行了实地采访。

  在2022年仅剩29天的时候,许家印在铺天盖地的消息中现身了,他的名字今年第三次出现在恒大集团的官网上。在恒大发布的视频与照片中,64岁的许家印依旧是一头黑发,只不过,额头前的头发稀疏了些。

  2002年,李铁出版个人自传《铁在烧:李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该书背面的推荐语中,“神奇教练”米卢写道——“李铁是上帝赐给中国足球的礼物”。

叶易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