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轮降雪过程基本结束 未来几天气温持续偏低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20 00:22:29

  截至15日8时此次强降雪过程已基本结束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玮表示,受偏南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北京13日早晨至15日早晨出现强降雪天气过程。13日早晨开始自西向东出现降雪,降雪过程具有间歇性,13日早晨至下午降雪最为明显,入夜后有所减弱,14日上午开始再次加强。 截至15日8时此次强降雪过程已基本结束。由于较好的动力条件和水汽输送条件,此次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大的特点。

  13日5时至15日8时,北京地区全市平均降水量为8.3毫米,城区平均降水量为8.3毫米,最大降雪出现在海淀凤凰岭,降水量为14.7毫米;大部分地区积雪深度9至12厘米,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在门头沟斋堂,为13厘米。

  目前北京处于道路结冰橙色预警、持续低温黄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中。

  15日至20日北京最低气温维持在-12℃以下

  赵玮表示,受补充冷空气影响,15日至20日北京气温持续偏低,最低气温维持在-12℃以下。

  气象部门表示,雪后路面湿滑,且部分道路存在积雪和结冰现象,对交通将产生较大影响,公众出行需注意交通安全。老人、小孩及体质较弱人群出行避免走冰雪覆盖的道路,稳当慢行。15日白天至16日白天风力较大,户外请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高大老树等,谨防高空坠物。

  上述国家之间死亡率差异巨大的原因很明显。由于新冠疫情爆发时是一种新型疾病,所以没有显著的具体医疗手段来加以预防或大大改善疗效——没有疫苗,没有已知有效的药物,医院工作人员尚未研发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等。唯一被证明有效的措施是非医疗措施——那就是中国实行的隔离和清零。

  在纳米级的材料研究方面,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材料的表面,创建了一种纳米级配置,能将闪烁体的效率提高至少10倍,甚至可能提高100倍,有助实现更灵敏X射线成像;该学院还在单原子薄材料中发现了一种奇异的“多铁性”状态,首次证实多铁性可存在于完美的二维材料中,为开发更小、更快、更高效的数据存储设备铺平道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由微小纳米管组成的无泄漏管道,可自我组装和自我修复,且能连接到不同的生物结构,这是创建纳米管网络的重要一步,该网络将来有望向人体中的靶细胞提供专门的药物、蛋白质和分子。

  ——2019年5月7日至8日,习近平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欧洲专利局主席安东尼奥·坎皮诺斯表示,利用氢能潜力,是欧洲实现2050气候中和战略的关键部分,但要想让氢能在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一系列技术亟需创新。

  <strong>——对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水平将起到直接拉动作用;有利于让劳动者普遍受益</strong>

  在有关“打印”的各种应用中也有很多成果。研究人员使用定制打印机,3D打印出了首块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无需以往昂贵的微加工设备。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将电子电路直接印刷到弯曲和波纹表面上的新技术,并使用该技术制造了原型“智能”隐形眼镜、压敏乳胶手套和透明电极,这为各种新的柔性电子技术铺平了道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科学家报告了一种利用糖在几乎任意共性表面上进行转印的方法,有望为电子、光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带来新材料。

王彦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