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粽子搭建舌尖上的“中国东盟情”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11 17:02:02

  【东盟专线】小粽子搭建舌尖上的“中国东盟情”

  中新社南宁6月10日电 题:小粽子搭建舌尖上的“中国东盟情”

  作者 陈秋霞

  虾干、猪肉、板栗、香菇、蛋黄......剥开欧春菊包的泰国风味粽子,咬上一口,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正值端午节,欧春菊位于广西南宁的泰式私房菜馆宾客盈门,她制作的泰国风味粽子、冬阴功汤、菠萝炒饭、青木瓜沙拉等美食,为当地民众的端午餐桌增添了异域风味。

  在欧春菊的家乡泰国董里府,华人带来的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已经融入当地民众日常生活,她从小就跟着外婆学会了包粽子。

  在泰国,粽子叫做“芭掌”(音译)。“我们平时把没有馅的粽子蘸糖当早餐吃,到了端午节则少不了肉粽。”欧春菊说,饮食文化的交流,让泰中两国民众的亲密值不断提升。而她开办泰餐馆的目的是把正宗的泰国菜带给中国民众,让两国民众越走越亲。

  越南姑娘郑月兰是一名广西媳妇,她告诉记者,越南本地人爱吃无馅的三角形和长条形凉粽子。在端午节,越南华人吃四方形咸粽,这种粽子是用虾、猪肉 、鸭蛋黄、红豆做馅,颇具闽粤风味。

  “越南的端午节跟中国的习俗有所不同。端午节还叫除虫节,人们吃当季水果,喝甜糯米酒,吃粽子,走亲访友都会带上水果作为礼物。人们认为端午节这天吃水果能杀掉肚子里的寄生虫。”郑月兰说。

  粽子在海外华人心中承载着浓浓的乡愁和思念。“00后”马来西亚华裔女孩刘忻妤目前在广西留学,她告诉记者,在马来西亚,老一辈华人大多会在家里自己包粽子,年轻一辈不会包的亦会到市场上购买。“端午节这天,供奉祖先、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传统的肉粽,具有南洋风味的娘惹粽也受到民众喜爱。娘惹粽加入了蝶豆花,粽身蓝白相间、风味独特,有中华传统粽子文化的传承,也融合了马来西亚饮食特色。

  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年过古稀的印尼归侨蔡俊江、苏任俊夫妇和往年一样,端午节前就包好了粽子。

  “印尼粽子特别爱在香料上下功夫,肉末、虾米和干贝做成馅料,里面加入胡椒粉。”蔡俊江的儿子蔡诚皞传承了父母制作印尼糕点的手艺,并开办了“印尼爸爸”风味餐馆和糕点工作坊。“端午节,客户喜欢购买印尼糕点和印尼烤粽、三角粽送礼,我们的货销往各地,颇受欢迎。”

  蔡诚皞说,印尼粽子各式各样、口味丰富,主料有粳米和糯米之分,喜欢用蕉叶、椰子叶、棕榈叶包裹粽子。比如广受欢迎的蕉叶粽,烤好的蕉叶粽略带金黄色,融入了香蕉叶的清香。

  小小的粽子漂洋过海,融合了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和饮食习惯,形状、口味多样,满足了食客的味蕾,也“俘获”了食客的心,搭建起中国和东盟国家舌尖上的“友谊之桥”。(完)

  据青岛卫健委,11月9日0时至12时,青岛市报告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例,均系市北区报告,均在集中隔离点检出。

  此前两岸专家一直保持着视频会诊,10月下旬,因“团团”病情加重,台北市政府向陆委会申请大陆专家赴台,参与“团团”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最新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血压在130mmHg至139mmHg和85mmHg至89mmHg这个阶段、没有严重疾病的成年人,服用降压药物并不能明显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却需要承受药物副作用的危害。对血压接近但并未超过现行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这部分人群,降低诊断标准容易带来不必要的药物滥用,还不如采用健康生活方式来调节血压。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限盐、减重、多运动、不熬夜,戒烟、戒酒、平衡心态。

  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并愿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这便是“绿领”的基本特点。但与其他群体不同,“绿领”或职业农民目前往往通过颁发证书或评职称来界定。近期,“农民职称”成为热议话题。

  “上海发布”公众号文章介绍,接种者在吸入前,请先练习几次,然后开始正式接种。第一步:先深呼一口气(不可对着雾化杯呼气);第二步:口含雾化杯吸嘴,深吸至杯中无雾;第三步:憋气5秒以上(最少5秒),然后正常呼吸,接种结束。

  江西卫健委通报,2022年11月14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1例(萍乡市1例,在湘东区)。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14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59例,累计出院病例1451例。截至2022年11月14日24时,全省现有本土住院确诊病例7例。

葛信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