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做香囊 福建平潭台胞同心迎端午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10 00:10:09

  中新网平潭6月7日电 (白志斌)两岸同心迎端午,片片粽叶裹温情。7日,平潭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与在岚台胞开展“浓浓端午情 岚台一家亲”活动,两岸同胞齐聚一堂包粽子、制香囊共庆端午佳节。

  上午8时,民警王嘉新来到平潭海坛片区上楼村楼台会,与台胞林香贝共同布置现场,整齐摆放好粽叶、糯米、红豆、线等裹粽材料。

  折粽叶、填馅料,压实、封口、扎捆……活动中,民警与台胞们围在桌子旁各显身手,一个个饱满的粽子在大家互帮互助中成了型,现场弥漫着棕叶香,你一言、我一语,聊亲友、话家常。

  “勾起了乡愁,小时候,妈妈会早早准备好粽子的馅料,等到端午节当天,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很高兴认识新朋友,让我更加爱上平潭这片热土。”林香贝说,今年3月来平潭就职,短短的几个月让她深切感受到了大陆的热情与活力,她计划与恋人共同在大陆长期发展。现场笑声不断,欢乐的氛围久久弥漫。

  此外,林香贝向大家简要介绍了端午“佩香囊”这一习俗的历史缘由,并细致讲解了香囊制作的具体步骤。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制作,穿针引线,细心地将布料初步制作成型;接着,小心翼翼地将艾叶及棉花填充进香囊中缝制好。不一会儿,一个个造型别致、散发着淡淡药香的香囊陆续诞生。

  平潭边检站民警江鸿表示,每逢中国传统佳节,该站便到上楼村楼台会与台胞开展共建活动,并长期为台胞提供移民管 理服务咨询,讲解出入境政策,联络同胞情谊,扩大朋友圈,共绘同心圆。

  自2016年底试点两岸社区融合以来,海坛片区上楼村逐渐成为岚台基层交流的窗口。

  “‘楼台会’的寓意就是上楼跟台湾的相会,欢迎台湾青年、台湾文化融入。希望上楼成为两岸同胞聚集的社区平台,两岸同胞在这里交流、创作、生活。”上楼村党支部书记陈振国说,两岸传统佳节的文化传承与碰撞,让上楼村在古朴与现代中交织出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画卷;两岸同胞也在流淌的岁月长河中,感受着两岸社区融合试点村带来的幸福与美好。(完)

  最近,郑猛去看了一场脱口秀专场演出。“台下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现场气氛非常好。现在脱口秀的市场逐渐建立起来,全国的脱口秀厂牌有几十家,剧场也多了,年轻人能轻松获得很好的喜剧体验。”

  美方的态度不仅主动,且似乎在向其国内等宣示着什么。譬如在场的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刘春发现,美方给各路记者留出的拍摄时间较长,足足七八分钟之久。而按照惯例,此等会谈之前的记者拍摄时间大约一两分钟。

  早在2019年11月,当南非、中国、俄罗斯三国举行联合海上军事演习的时候,一些西方媒体就戴着有色眼镜观察这一代号为“光环”的演习。认为俄罗斯和中国都在北半球,距离南非遥远,派遣海军到非洲南部海域与南非进行联合军演,不甚妥当。

  引出馄饨这一辅助线,饺子的来历就变得十分明了了。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的“椿根馄饨”中介绍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樗根馄饨皮法”。其中,在制作馄饨皮的时候,将香椿根捣碎、过滤后,和在小麦粉里,对腹泻、腰痛有治疗效果。刘禹锡的“樗根馄饨皮法”很有意思,林洪没有明确其出处。而按林洪的记述,刘禹锡所在的时代就已经有馄饨了。但如前所述,包括现存的刘禹锡的诗在内,唐诗中找不到“馄饨”这个词。

  “我们向很多新喜剧人都发出了邀请。”束焕说,他一直关注着脱口秀和新喜剧在国内的发展,《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录制时,他也坐在评委席上。

  在束焕看来,春晚是角儿的艺术,一切都是人物。“这个人物,一半是作品中塑造的角色,一半是演员本身。在我们剧本初稿完成后,演员的二度创作非常重要。春晚喜剧作品很多是在不断地排练、磨合、否定之否定中,才创作出来的。有的小品剧本到了最后一稿时,第一稿中的一句话都没了,全部改过了,它是一个生长的过程。”

陈雅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