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台湾教师的闽南文化情结:不管什么腔调,都是同一种母语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16 08:43:14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题:台湾教师的闽南文化情结:不管什么腔调,都是同一种母语

  作者 叶秋云

  出生于台湾高雄,祖籍地在闽南地区,李姿莹从小浸润在闽南文化里,对闽南文化十分热爱。

  李姿莹与漳州结缘,也与闽南文化有关。2013年,还是研究生的李姿莹参加了闽南师范大学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这是我研究闽南文化以来,第一次踏上闽南这块土地。”

  短短几天,李姿莹欣喜发现,漳州与台湾有非常相似的风土人情,给她一种回家的感觉,非常的亲切。“那一周的活动,除了让我对闽南从一种模糊的概念开始有了真切的新感受外,我还结识了很多好朋友。”

  李姿莹提及的“好朋友”,其中一位便是她的丈夫徐雁飞。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期间,漳州诏安小伙徐雁飞担任研习营活动的导游,与李姿莹就此相识,之后相知、相爱。

  2018年9月,从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后,李姿莹追随着爱情的脚步,入职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间文学、闽南民俗等课程。次年,她与徐雁飞组建了两岸婚姻家庭。

  在闽南师范大学,李姿莹还给学生上戏曲研习课。此次论坛大会上,她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歌仔戏的热爱。她说,歌仔戏根在大陆,起于台湾,流传于两岸。

  “我虽然不是歌仔戏出身,但我很爱看戏。”出于这份热爱,李姿莹开始剧本创作、研究和学习演出,并把这份热爱带给学生,“希望把这么有趣和美好的文化传承下去”。

  2021年,李姿莹创作的歌仔戏《开漳圣王传奇》在漳州市漳浦县上演。由闽南师范大学戏曲协会学生出演的这出闽南语歌仔戏,为两岸共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不少青春与传承气息。

  “我的学生们很有趣,因为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很多根本不会讲闽南语,所以他们的闽南语会有泉州腔、厦 门腔、漳州腔等。”李姿莹说,不管是什么腔,都是同一种母语、同一种文化。“作为一名教师,看到学生们充满成就感的眼神,我觉得这就是闽南文化新的传承。”李姿莹说。

  来漳州近六年,李姿莹已视这里为第二故乡。“漳州的古城老街、闽南美食,熟悉的乡音,亲切的街坊邻居,还有我最爱的家人,这一切都让我深深爱上这个第二故乡。”

  在李姿莹看来,闽南文化在两岸共生共荣,承载着两岸民间艺术文化的精华,见证着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结。

但不容否认,人们虽爱足球的纯粹,但政治困扰从未远离世界杯。因二战爆发停摆,因政治纷争而互相抵制……近些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流又起,借足球做文章的大有人在。世纪疫情、地缘冲突使全球进入新的困难时刻,分裂、敌意、对抗等负面情绪也被进一步放大。就拿本届世界杯来说,西方一些人再次拿出所谓“人权”等议题对举办国各种责难,甚至试图掀起“外交抵制”的浪潮。对此,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怒斥:欧洲人太爱给人上课了;世界杯期间我们不聚焦足球,是件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越是在这种情形下,世界越期盼世界杯所传递的体育精神对冲纷扰、凝聚人心。

BOSS直聘

万达:从零售到体育

随着世界杯临近,一些西方媒体开始“炒冷饭”“旧事重提”。西方对卡塔尔世界杯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国际劳工权益、性别平等、同性恋等“性少数群体”球迷在卡是否会遭遇威胁、球场以及周边禁售酒精饮料等等。

有那种感觉,特别是在主场战平保加利亚和客场战平瑞士之后,而当时我们本该3-0取胜的,但我始终坚信回到主场还是能战胜对手,结果事与愿违。

但追寻足球梦的道路并不平坦

吴政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