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发布2024年度首批重大成果 聚焦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24 23:07:27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出席会议并致辞,科研局局长胡滨主持会议,科研局副局长郭建宏宣布发布成果名单并做简要介绍,发布成果作者代表及研究所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发布会聚焦“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 文明”,推选出《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指路明灯》《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契合的历史考察》《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首创性意义》等五篇理论文章和学术论文,以及《中古文学文献学(增订版)》《古代法制资料钩沉(全十册)》《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区域文明与沟通的意义: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建构》《家国时代的天下之公:古典政治观念的建构》等五部著作。

  五部著作中,《中古文学文献学(增订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1997年出版著作《中古文学文献学》的增订版本。中古的时间划限为东汉末至隋。篇幅由初版的三十余万字增至新版的六十五万字,加入近二十年学界的新研究成果以及新发现的文献材料。

  《古代法制资料钩沉(全十册)》由20名学者历时10余年,从数万种古籍中辑佚散见法律资料而成,包括金文、简牍、碑刻、汉令、隋唐五代钱法、唐格、五代十国及宋元立法等辑佚成果20种,在多个方面为开拓法史研究破解了法律资料匮乏的难题。

  《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以长时段、大历史的学术眼光研究中国历代治理体系,分设“行政与监督”“吏治与用人”等十一个主体章节,重在揭示“中国历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

  《区域文明与沟通的意义: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建构》揭示了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基础、青铜时代的文化和社会样貌、秦汉时期的统一融合,突出了沟通交流之于区域文明产生发展的意义,阐明了考古学能够有效建构一个特定区域的连贯历史。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2月4日电(徐婧)2月5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经历喜庆的春节假日之后,天坛公园延续“传统文化过大年”主题,举办“祈年殿展”、线上音乐展演、科普云课堂等活动,“天坛拾光”文创空间还推出多款限定饮品,用丰富的节日菜单与市民游客共度温馨的传统佳节。

  临近元宵节,每天凌晨四五点钟,“中华老字号”武汉五芳斋门口就排起长队。食客翘首以盼,等候汤圆出锅。

  乘着北京筹办和举办冬奥会的东风,中国冰雪运动开启新篇章。短短几年间,依托跨界跨项选材、科技助力备战,从109个冬奥小项的约1/3在我国是空白,到“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9金4银2铜、位居金牌榜第三,不仅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更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前几年,陆卓林老人的老伴过世了,他对小儿子也越发思念。但是当年通讯不发达,地址也几经变更,被送走的小儿子早已失去了联系,老人没有其他线索,寻亲之路就这样断了。”施雁华说。

  那低语仿佛在说,出发吧,向着下一届奥运会冲击;那呼吸似是在讲,坚持下去,以运动员的身份站上奥运赛场。像队内的前辈、师兄一样,你也能让五星红旗升起在国际的赛场之上。(完)

  近日,国务院同意在漳州设立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简称中菲“两国双园”项目),备受海外侨胞关注。他们纷纷表示,将发挥自身平台和资源优势,愿助力中菲“两国双园”项目建设,为双方交流合作牵线搭桥,献策出力。

葛信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