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普之翼”更有力(人民时评)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04 09:25:33

  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持续呵护和培养。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满足人们丰富多元的科普需求,关键在于持续完善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机制

  “无人机飞行表演”、缠绕画制作体验、“飞天小豹”数字人讲解、“小小航天人”艺术团表演……前不久,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一场科普市集在上海黄浦滨江举办。通过互动体验、科普展示等形式,一系列好看、好玩、好学的科普产品触达普通市民,人们在“边玩边学”中探索奇妙的科学世界。

  科学普及是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前不久中国科协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稳步提升,反映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成效。当前人民群众对科普的需求与日俱增,更加多元。让科普深入人心,还需要在服务的精准性上下功夫。

  提升科普效果,要有高质量内容,还得与时俱进创新形式。如今,互联网日益成为老百姓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运用好信息化手段,有助于让科普触达更广泛的人群。“蒸馒头哪层先熟”“被陨石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如何运用热力学知识学会穿衣,不在寒冬中瑟瑟发抖”……借助新媒体平台,一些科普团队以图文、漫画、短视频等解析物理知识,不少产品成为爆款。“我和妈妈学科学”公益科普活动则以新媒体的方式,让亲子一起介绍家乡地理风貌、农林特产等,并解说其中的科学知识。这样的形式,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度,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大众从科普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甚至“传播者”。

  全面提升公民 科学素质,有必要抓好“薄弱一环”,让科普服务更加均衡普惠。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普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可以发挥科普大篷车等流动科普设施便利、灵活等特点,引导科普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师生等是推动农村科普的重要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方便乡亲们获得更鲜活有用的知识。

Education City Stadium

在马鲁玛离场过程中,威尔第仍坚称自己的采访并无问题,“我很无礼?为什么?马鲁玛,我认为人们是这么说的,是这么想的。”但马鲁玛已不再理会威尔第,直接离开演播室。

即便这么精打细算,姚家全算了一下,这次在卡塔尔看18场球,机票、住宿和吃饭等总开销总计超过80000元人民币。由于订票取消时出现疏忽,他的行李没有抵达多哈,而是被直接送往阿联酋迪拜。如果强行在多哈取行李,需要缴纳2万多人人民币的罚款,姚家全实在心疼舍不得,最后选择当天“打飞的”去阿联酋迪拜往返,只为取回行李箱。他说:“虽然人累点,但能省下一半。”

“尽管赛程只有短短一个月,却能给消费市场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张晨向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赛事不仅带来流量和业绩的提升,更让消费者接受并习惯这种生活节奏。即使世界杯结束后,或许还是能为行业带来客流的存量和提升。”

这真是阴差阳错了,如果瓦伦西亚来到中超,他能赚到很多钱,却很难实现在世界杯赛场的闪光了,如今的中超跟世界杯一起踢比赛,这种情况,全世界都独一无二,沦为笑话!

值得一提的是,费瑟尔此次卡塔尔之行充满争议。首先,德国政府和社会对卡塔尔人权问题的批评声音不断;而费瑟尔本人也曾在赛前公开批评卡塔尔而遭到卡塔尔外交部的抗议。

翟秀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