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合资车企1月份销量“开门红” 增长态势能否延续?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5-31 03:04:08

  本报记者 刘 钊

  2023年,多数合资车企销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2024年新年伊始,这种情况有所变化。记者梳理数据发现,2024年1月份,包括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北京现代、悦达起亚、神龙汽车等在内的多家合资车企销量同比增幅都达到两位数,其中,东风本田、东风日产、长安马自达的销量甚至实现了倍增。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调整让部分消费者转移到传统燃油车市场,这或许能解释为何以销售燃油车为主的合资车企销量突然回暖。

  多家合资车企报喜

  具体来看,目前抢先发布1月份销量数据的合资车企主要包括日系、韩系、法系以及德系等。

  其中,日系车企方面,东风日产1月份销量为7.6万辆,同比增长115.6%;东风本田1月份销量为6.5万辆,同比增长113.3%;广汽丰田1月份销量为7.2万辆,同比增长17.6%;广汽本田1月份销量为5.7万辆,同比增长41%;长安马自达1月份销量为1.2万辆,同比增长219%。这几家日系车企均实现了销量增长,且增幅较高,尤其是长安马自达,增幅领先。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日系合资车企能取得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实为不易。事实上,在自主品牌崛起以及新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断下滑,2020年至2023年,日系车市场份额分别为24.1%、22.6%、20%和17%。如今随着销量回暖,也为日系车企注入了信心。

  韩系车企和法系车企也在1月份“扬眉吐气”。数据显示,北京现代1月份销量达到2.3万辆,同比增长12%;神龙汽车1月份销售0.6万辆,同比增长21.8%。

  德系车企中,上汽大众公布了新能源车型以及明星车型的销量,其中,新能源车单月销量突破1万辆,同比增长181.7%。

  明星车型方面,帕萨特家族销量为2.78万辆,途观家族实现2万辆的销量,朗逸家族销量超过4万辆。以此计算,今年1月份,仅上述三款明星燃油车型的销量就超过去年同期其全部车型的总销量。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月份纯电动市场呈现相对偏弱的情况,尤其是中低续航的产品,市场销量比较差,这也迫使厂家不得不调整销售节奏和出货节奏。”

  销量缘何大涨?

  1月份合资车企销量缘何大涨?“去年春节假期在1月份,所以导致去年1月份销量基数较低,而今年1月份受节假日影响较小,合资车企的销量增长理所应当。”林示进一步表示,“同时应该看到,随着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调整,理性的消费者开始回归传统燃油车,而合资车企依然在油车方面有着品牌与品质优势。”

  合资车企在2024年1月份销量增长态势是否能延续?

  “压力依然很大。”崔东树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合资车企在2024年面临的压力主要源自转型新能源不顺利。当然,其都有着明确的转型规划,包括东风本田在内的几家车企都有了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动作和规划,以求借助本土化优势进一步实现向新能源车的转型。”

  据江西新能源科技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分析,随着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崛起,合资车企也在努力追赶,包括推进一些搭载电动化动力的车型等,这些都在为合资车企的销量增长做贡献。

  此外,记者注意到,2024年不少合资车企都计划加强燃油车产品力。比如,广汽丰田将推出第九代凯美瑞, 其一大特点就是使用了高通8155芯片,在智能化上有更好的表现。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也将迎来帕萨特和迈腾的换代。

  合资车企对燃油车产品的升级换代,也对缓解自身压力有一定作用。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为31.6%,换句话说,燃油车仍占据着超过60%的市场份额,加强燃油车竞争力显然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王许宁

  截至目前,华为宣布,完成了旧有ERP在华为集团主体业务的切换,覆盖了华为公司100%的业务场景和80%的业务量,经历了月结、季结和年结的考验,也经受了第三方外部审计。“年报及时准确发布,实现了零故障、零延时、零调账,所以华为企业核心商业系统是安全、合规、可信的。”

  针对印尼准备“撤侨计划”的消息,国民党籍民意代表陈玉珍表示,她听到不只印尼有“撤侨计划”,其他地区也有人提出,或增派安全人员来台做相关的准备。

  出逃不到2个月即落网,西安市粮食局原局长李西安在不久前被缉捕归案。这一案例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粮食购销领域反腐动作的高压与雷霆。

  “行业已经不再是简单价格比拼,经历了疫情,流量增长减缓后,物流的保障和消费者体验变得越发重要,需求也越发细分”,多位行业人士分析,“快递对每个消费者都更加重要了”。

  2021年11月,韩国现代中国学会曾举办过一次以“如何看韩日反华情绪扩散”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会上,首尔市立大学汉语文化系的一位教授在讲述“韩国青年一代的网络反华情绪现状”时,也公布了一份2018年进行的以韩中日三国20多岁大学生为对象的民调结果,其中韩国青年对中国的好感度为2.14分(满分5分),对日本的好感度为2.83分。民调还显示,越是自称“进步”的韩国青年对中国的好感度越低。该教授认为,韩国人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的认知存在片面性。

  “大型跨国公司负责人纷纷访华,说明他们认为中国市场是全球资金和金融的避风港,同时也是投资的最佳选择地。此外,‘访华潮’也意味着全球的一些制造业、技术、资本正加快转移到中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张晴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