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欧时刻|从两个生动比喻,感受中匈美好未来

来源: 企业网
2024-05-14 15:44:59

  5月,匈牙利大平原田野飘香。“多瑙河上的明珠”布达佩斯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客人。应舒尤克总统和欧尔班总理的盛情邀请,当地时间5月8日至10日,习近平主席对美丽的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

  在布达王宫出席隆重欢迎仪式,同匈牙利领导人会谈、共同会见记者……15年后故地重游,习近平主席同匈牙利朋友畅叙友情、共话合作,擘画新时代中匈关系 发展新蓝图。

  《时政微观察》带你从两个生动比喻,感受中国和匈牙利的友好情谊和美好未来。

  “托卡伊美酒”

  ——传统友谊芬芳甘甜、醇厚绵长

  “他们介绍说,她就是15年前给我献花的那个小姑娘,当时只有6岁,现在长大了。”当地时间5月9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同匈牙利总统舒尤克举行会谈时,提到了抵达布达佩斯时的一个温暖场景。

  习主席提到的小姑娘名叫欧拉·塔玛拉。2009年10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匈牙利时,欧拉作为儿童代表曾向他献花。后来,欧拉进入中东欧地区第一所使用中文和本国语言教学的匈中双语学校学习,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她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叫童满。

  如今,欧拉已成长为一名大学生。和她一同前来迎接习主席并献花的另外两名学生,也来自匈中双语学校。

  15年前,习近平在匈访问期间走进匈中双语学校考察,用中国古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寄语学校发展。

  在各方的关心下,匈中双语学校成立20年来,已扩大到12个年级、20个班,在校学生500余人,培养了一批批传承中匈友谊接班人。

  “我当时就是一阵感动啊。”习近平主席对舒尤克总统说,“从小姑娘到一个美丽的少女,这不就是象征着中匈友谊友好的成长吗?”

  “好朋友比黄金更珍贵”,民心相通是中匈关系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两国人文交流步子越迈越大,人民友好基础越筑越牢——

  中国多所高校开设了匈牙利语专业,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匈牙利广受欢迎。地方交往积极活跃,每周往返两国的客运直航班次达到两位数,人员往来便利化措施不断落地见效。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匈传统友谊如同匈牙利的托卡伊美酒,芬芳甘甜、醇厚绵长。”

  “黄金航道”

  ——双边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今年是中匈建交75周年,中匈关系发展迎来新的重要契机。

  “双方建立了高水平政治互信,双边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驶入‘黄金航道’。”在《匈牙利民族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主席这样写道。

  当地时间5月9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同欧尔班总理宣布,将中匈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会见记者时,习主席再次以“黄金航道”作喻,表示“愿以此为新起点,推动中匈关系和务实合作进入黄金航道”。

  2015年6月,匈牙利成为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匈牙利“向东开放”战略成功对接开启大门。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和欧尔班总理共同宣布,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这次访问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们进行了充分深入沟通,达成许多重要共识。我们决定建立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两国关系迈上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多瑙河畔的饯行活动中,习近平主席与欧尔班总理临窗而坐,进行了一番深谈。

  在两国领导人亲自关心和战略引领下,中匈互联互通不断深化。

  目前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已进入全面铺轨施工阶段,建成后将进一步强化匈牙利在中东欧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平台,匈牙利优质产品不断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匈牙利成为拥有向中国出口农产品许可证数量最多的中东欧国家之一。

  新能源汽车登陆匈牙利市场,动力电池企业在匈投资设厂,光伏项目助力匈牙利绿色发展……匈牙利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投资的第一目的地和重要贸易伙伴。

  聚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匈深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新能源、通信技术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志合者,跨山海之远,走共赢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同匈牙利朋友将续写友好新故事,绘就合作新篇章,共同开辟属于两国人民的美好未来。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张亚楠

  视觉丨江雨航

  有岛内舆论指出,民进党当局近年来动作频频,面对台海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图谋继续加码、火上浇油。岛内民众忧心两岸关系紧张确有其道理,其所作所为只会将台湾推向“兵凶战危”的险境,只会给台湾经济社会发展蒙上沉重阴影,只会给广大台湾同胞带来深重伤害。

  在那之后,中国相继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法律层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制定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生态公益林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

  奥尔森告诉记者,此次来华的15名澳大利亚企业高管和地方政府官员来自各个领域,包括金融服务、医疗保健、采矿、通信等,汇丰银行、力拓集团等企业和机构都派出代表。

  与公众的乐观不同,很多从事荒漠化治理、沙尘暴研究的学者们,反而都强调的是,人在面对沙尘暴问题面前之渺小、根除沙尘暴之不可能。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张悦 环球时报记者 谷棣]当中国和韩国多地4月中旬被发源于蒙古高原的沙尘暴笼罩时,又有韩国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韩国是中国环境污染受害者”,这一幕自然让人想起一些韩国人近年来屡屡“归罪”中国的做法。与此同时,多家韩国和国际机构的民调均显示,韩国民众对华好感度下降,特别是一些自称“进步”的年轻人“厌华”情绪相对更强。《环球时报》“中外民间交流系列观察”栏目组就此话题深入采访后发现,部分韩国人对华心态上的变化反映出他们尚未适应中国的快速发展及随之而来的地位变化,仍固守原有利益观和优越感,这使得他们在与中国人交往时高度敏感。中韩建交今年已是第31个年头,两国之间多领域的友好合作有目共睹,但韩国民间对华认知出现偏差让双方重视两国关系发展的人士感到遗憾,并期待通过促进交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我辜负了党组织的培养和重托。我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雨露滋润下不断成长。党组织把我从一个普通员工培养成为一名处级干部,给了我发挥才华的平台,给了我成就梦想的机会。可是我没有好好把握自己的行为,犯下了这么严重的罪行。我对不起党的培养教育,辜负了组织的重托和期望,玷污了党的形象。我的行为与入党时的誓言背道而驰,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损失,在社会上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我万般悔恨。

陈香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