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桃源”花塔村:历时十年,双手凿通出山路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4-06-07 19:51:10

  中新网大同6月7日电 题:“晋北桃源”花塔村:历时十年,双手凿通出山路

  作者刘小红

  沿着山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记者驱车来到大同市灵丘县花塔村的山前,然后转乘观光车通过一条阴暗、潮湿且长达800多米的隧洞,方可看见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的花塔村,洞外的景色让人豁然开朗。

  花塔村位于灵丘县与河北交界处,距离县城近100公里,曾是一个交通闭塞之地,大山封闭,当地村民进出都要翻越看不到顶的红沙岭。

  为了方便进出,花塔村人在没有风枪、风 钻、凿岩机等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自行设计、施工,于1979年9月凿通隧洞,随后扩洞、凿渠、修路等,终在1985年竣工,历时十年,花塔村人让沙岭变通途。自此,这条长达827米的隧洞成为花塔村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

  花塔村四面环山、景色秀丽,绕村的溪流清澈见底,宁静清新之感让人心旷神怡;村内羊肠小道曲径通幽,随处可见苹果树、桃树、核桃树、花椒树等,此景象如同陶渊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花塔村也被誉为“晋北桃源”。

  据了解,花塔村当前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园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22年,花塔生态民俗景区入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山深处,花塔村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近年来,花塔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系统整合全村土地、人力等资源,把村集体闲置资源转变为景区资产,先后吸引各类投资3000余万元,修建仿古游客接待中心、花塔生态民宿、停车场等,同时铺设百草湾步行道、青云木栈道以及修筑凉亭、景观坝、软桥等,实施民居风貌改造、建设卫生公厕、购置17辆观光车,提升花塔景区的基础设施、游览环境和服务水平。

  花塔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韩七勾告诉记者,2022年该村接待游客13万人次,门票、停车费、农家乐等综合收入27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5.39万余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3万元。

  随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花塔村的游客量明显增加。韩七勾说,路好走,游客就来了,村民也可通过售卖农产品提高收入。“旅游公路让村庄越来越热闹了。”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让花塔村声名鹊起,而旅游公路沿线的古村落、景区、景点、民宿等也正成为“网红打卡地”。这条承载着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经济发展、民众幸福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在山西“快进慢游深体验”全域旅游一张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完)

  由于本次春灌面积大、时间长,渠内水位高、水量大、水流急,水库方面还成立三个防溺水巡查志愿服务队。同时坚持科学调度,加强用水管理,全面统筹安排供水时段,采取大流量、短周期的春灌调度方式,在指导灌区群众做好灌溉节水工作,最大程度确保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满足灌区工农业及生态用水需求,切实做到应浇尽浇,能灌全灌。

  今年春季学期,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首个学期。随着近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开学季,师生们回到了阔别多日的校园。校园疫情防控的要求有哪些新变化?师生们的状态调整过来了吗?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如何安排?

  《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村落的数量急剧下降,部分损毁较为严重。我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面临挑战巨大,古村落如何“修旧如旧、焕发新生”?

  同时,深层卤水成果扩大,茫崖市马海地区砂砾孔隙卤水钾矿普查深部发现厚706.52米至1099.51米的含水层,单孔涌水量5360.77至5738.17立方米/日,新增钾盐相关资源量5040万吨。

  与会各金融机构表示,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提升信贷资源储备、扩大信贷资金投放,全力以赴完成各项目标,高质量支持“3个100”重点工程项目、城市更新、高精尖产业布局、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重点领域建设,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2月9日,河北省衡水市迎来今年立春后首场降雪。在享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之称的衡水湖畔,走在湖边,雪花飘落,芦苇被落雪包裹形似“棉花糖”。停泊的游船、蜿蜒的小桥都披上了银装,在碧色的湖面衬托下,景色如水墨画卷。远处,鸟儿们或悠然踱步,或嬉戏觅食,与雪景相映成趣。

黄志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