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与公众暂别 上海邬达克纪念馆迎大客流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6-04 21:57:54

  中新网上海2月2日电 题:将与公众暂别 上海邬达克纪念馆迎大客流

  中新网记者 郑莹莹 范宇斌

  2024年的上海冬日,在番禺路上,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90多年前设计建造的旧居依旧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棕色调的花园住宅掩映在绿树之间,清水红砖、耸立的烟囱、装饰性的鸽房,路人随手一拍便是一组老建筑风景大片。

  旧居的外墙上挂着好几块牌子,上面写着:邬达克设计,砖木结构,约1930年建。邬达克于1932年至1938年在此居住。

  邬达克纪念馆正在进行的“阅读建筑”展览计划于2月4日结束,之后,邬达克纪念馆也将暂时与公众告别。邬达克纪念馆馆长刘素华告知,这几天,即便时常下雨,来参观邬达克纪念馆的游客依然很多,有时还排起长队。

  “95后”青年陈先生是一名“邬达克迷”,得知上海的邬达克纪念馆即将暂时闭馆,专程从外地赶来参观。在他看来,高耸的砖砌烟囱,红色的清水砖墙,整个建筑颇具英国乡村风 情,色彩协调

  邬达克纪念馆已免费开放了11年了。2013年1月8日邬达克诞辰120周年这天,这幢旧居以邬达克纪念馆之名亮相,11年来,这里接待了超过100万人次的参观者。

  60岁的刘素华还记得十几年前的那一天,她驱车从机场回程的高架上下来,看到邬达克旧居的情景:薄雾间,旧居只显出轮廓,那一瞬间,却有抓住人心的美感。

  那并不是刘素华第一次看到这幢建筑,光线充足时她也来过,觉得几近破败,没想到却在薄雾中动心了。

  那一刻,她决定接棒修缮这幢建筑。刘素华说,“建筑跟人太近了,有时候人们会忽略它的作用,而其实我们每一天的‘爱恨情仇’都发生在建筑里。”

  她带领团队花了好几年修缮这幢建筑,去了解邬达克,甚至远赴欧洲多地找寻邬达克纪念馆的史料线索与展陈授权。

  邬达克纪念馆刚开放的时候,大多数参观者都是老年人,而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慕名而来。“我希望影响到青年一代,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对城市建筑遗产有兴趣。”她说。

  刘素华是湖南人。一个外乡人在上海这座都市“照料”起一幢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留下的历史建筑遗产,是一番怎样的感受?她称,这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这座城市有很多普普通通的市民,他们对这些建筑遗产的热爱,让她一个外乡人都被打动。

  她一直在想,对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而言,乡愁是什么?后来她有了答案,乡愁是弥漫在上海城市中、街区里的人文气息。

  2016年的时候,邬达克纪念馆办了一个名为“爱屋及邬”的艺术展。

  刘素华解释说,爱屋是屋子的屋,及邬是邬达克的邬,邬泛指上海的城市文化遗产。

  确实,邬达克设计的上海国际饭店、武康大楼等建筑,已然嵌入这座城市,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形成沪人的城市记忆。(完)

  北京冬奥会夺冠之后的徐梦桃,有了踏实放松的心情,弥补自己近20年没有休息的遗憾。去年9月30日,她与队友王心迪在沈阳举行婚礼,享受爱情,陪伴家人,去做那些年她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今年1月,徐梦桃的首部自传《命运翻转》出版。在书中,她用14万字记录过去32年人生里的种种故事,因为热爱、因为信念、因为坚持,徐梦桃带着钢钉比完平昌冬奥会,然后进行双腿半月板手术。

  据了解,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元宵节足球友谊赛从1993年开始举办,由东兴市人民政府和芒街市人民委员会联合主办,到今年已成功举办了28届,为两地民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对深入推进东兴和芒街两市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深化双边交流与合作,增进传统友谊具有重要意义。

  <strong>(新春走基层)探访亚洲最大布匹市场:新春“热开场” 布商信心足</strong>

  对火的原始崇拜到了汉代形成了民俗化、社会化趋势。汉代社会受楚文化影响较大,民间也广泛存在祭祀“太一天神”的现象。

  在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多浪蔬菜合作社设施农业基地蔬菜大棚里,村民们正进行着西瓜、甜瓜的移苗定植工作,大棚内,培土、盖膜、移苗,嫩绿的幼苗带来了勃勃生机。该县村民帕提古丽·萨塔尔娴熟地在田间忙碌着,半年的工作经历,收入节节高,技术样样精,家门口成为工作“车间”。

  通过观察南浔古镇今年的免票实践发现,关闭售票处仅仅是第一步,之后还要在扩展旅游服务项目上做文章。一方面能让景区稳住收入、良性运作,另一方面能让游客把钱花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地方,获得物有所值的旅游体验。

吴嘉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