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次公布两千多年前秦吏3D复原像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5-31 21:09:51

  中新社武汉3月25日电 (记者 梁婷)湖北省博物馆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布利用3D打印技术还原的两千多年前秦吏“喜”的复原像。

  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1000余枚,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秦代简牍,也是首次系统发现秦代律法。由M11墓主人、秦基层法律工作者“喜”摘抄、记录的法律文书,涉及当时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等方面。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于2019年对云梦睡虎地M11墓主人“喜”的骨骼开展“云梦睡虎地出土人骨的综合研究”,近期取得预期成果。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介绍,“喜”各部分骨骼保存较完好,包括颅骨、下颌骨、肩胛骨、上肢骨、胸骨、肋骨、脊椎和下肢骨(右侧胫骨、腓骨远端缺失)等,手、足部骨骼有较多缺失。

  综合对颅骨、下颌骨、骨盆等形态特征的观察,证明该墓主为男性。根据股骨最大长推算,其身高为161.5厘米;根据左侧股骨头最大径测量,推测其体重为59.9公斤;从耻骨联合面、臼齿磨耗度等方面综合考量,年龄应处于45岁—50岁。

  “通过观察其骨骼各处病理现象,椎骨、上肢骨的骨性关节炎以及下肢‘跪距面’,反映其生前存在高低肩或颈椎病。这与其长期从事文史记载、伏案工作的行为习惯特征相符。”王先福说。

  同时,根据对不同部位骨骼锶同位素测定,推测其童年生活地不在安陆( 云梦),存在从他处迁徙至安陆的生活经历。这与云梦郑家湖墓地所见“多数墓主来自关中及其周邻地区”相同。

  研究团队依据“喜”的头骨,通过二维线性测量和三维全景照相技术采集到精确数据,利用重建后的高精度颅骨三维模型进行系统、精确分析其颅面部特征;综合运用虚拟素材比对技术、数字雕刻技术以及面部拓扑编辑技术生成面部白膜、添加五官、皮肤纹理和毛发,结合该化石生物人类学信息和考古学遗址环境背景因素对肤色、发色、瞳色等特征复原,最终还原“喜”头像。

  湖北省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杨理胜介绍,M11棺内随葬竹简《编年记》记述了自秦昭襄王元年至秦始皇三十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之大事及墓主“喜”的生平经历。

  “这些经历及造就的‘职业病’,和体质人类学鉴定结果相符。”杨理胜表示,小人物构建大历史,通过基层人物视角,展现宏观历史,正是体质人类学鉴定的意义所在。(完)

  在山西,全省公安机关设置169个“课堂”,线上线下结合,同上这堂“政治大课”;

  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土井东路,一座占地面积7.4亩、蓝白相间的院落,开创了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创新生态体系的先河。

  生活舱在驾驶舱后面,蒋海琦走进去时,被船舱的构造惊呆了——有瓷砖、有墙漆、有沙发,锅碗瓢盆、床褥被子,一应俱全。他没想到,船舱可以是种“家”的样子。

  在2021年6月的一次审讯中,主犯王某无意间透露出自己喜欢买彩票,之前用诈骗来的钱买过彩票,结果中了1800万。这条线索,一下让王欣的神经紧绷了起来。“钱进了哪里?是在建设银行吗?”王欣直接用手语比画着追问对方,表情也变得更加坚定严肃,脖子上那根细细的动脉不停地跳动,他不动声色地紧张着。

  2022年音综的最大声浪是怀旧潮。《乘风破浪3》让王心凌再次翻红;《我们的歌4》邀请周传雄、陈慧娴等老歌手,翻唱经典歌曲,唤醒大家记忆中的旋律;《闪光的乐队》中,张震岳、梁龙、周晓鸥、张楚等音乐人唱起经典曲目,观众迅速穿越时空定格记忆;主打情怀牌的《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声生不息·港乐季》等节目唤起了观众回忆杀,让老歌手、经典曲目翻红;还有主打经典港剧主题曲的《那年的精彩》等节目待播。在这些节目助推下,经典老歌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同时,怀旧类音综不仅折射怀旧情绪,像演绎经典粤曲的《声生不息·港乐季》还融入了人文情怀、价值传递,让节目充满时代感、厚重感,用情感去触动观众,引发共鸣。

  泰达宏利基金1月5日起则暂停接受泰达宏利中债1-5年国开债基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累计超过100万元(不含100万元)的申购、定期定额投资及转换转入业务申请。

袁敬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