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部:“台独”等于战争 分裂没有和平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22 01:51:23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李纯)“‘台独’等于战争,分裂没有和平。”在5月30日的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吴谦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如是指出。

  当天有记者问,据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5月20日发表所谓“就职”演讲,鼓吹两岸“互不隶属”,妄称大陆军事行动是“和平稳定的最大战略挑战”,叫嚣“对和平不能有幻想”,鼓噪“强化国防力量”。请问对此有何评论?

  吴谦指出,赖清德“5·20”讲话充斥着对台湾同胞的欺骗、对大陆人民的恶意、对“洋人主子”的谄媚和对“以武谋独”的妄想,是一篇“倚外谋独”“以武谋独”的自白书。解放军对此坚决反对,并以行动强力回击。

  吴谦指出,民进党当局置这一基本事实于不顾,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煽动两岸对立对抗,充当外部势力的“遏华棋子”,构成对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对地区和平的严重破坏。“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和平的最大现实威胁。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吴谦说,“台独” 等于战争,分裂没有和平。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始终枕戈待旦、厉兵秣马,坚决打掉一切“台独”分裂图谋,坚决挫败一切外部

  另有记者问,美国国务院日前发表声明称,美方对中国大陆的围台军演深表关切,并呼吁中国大陆保持克制。美国国防部发言人称,密切监控中方军演并对此表示关切。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strong>(十九)强化政策支持。</strong>将大型安置区后续发展项目纳入县城、市辖区建设项目库,符合条件的积极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在具备条件的大型安置区落实。建立健全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搬迁人口落户城镇数量挂钩机制,加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搬迁人口大县的倾斜支持力度。支持省级易地扶贫搬迁投融资平台业务转型,重点转向依法合规支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及相关产业振兴项目建设,符合条件的可承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运营,积极支持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统筹考虑安置规模、安置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稳妥适度增设行政区划建制并优化管辖范围,支撑大型安置区及相关区域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中国旅游研究院认为,2023年春节是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后第一个公众假期,疫情积压的探亲访友、旅游过年、民俗体验、避寒和冰雪等出游需求集中释放,奠定了全年旅游经济“高开稳增,持续回暖”的市场基础。

  1月28日,广东住建厅在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今年将大力促进住房消费。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住房消费提供便利。按规定落实个人购买住房契税及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strong>(十七)创新社区治理模式。</strong>按照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原则,加快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安置社区组织体系。加强安置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新设立居民委员会的,应根据搬迁人口城镇落户进度和居住格局,科学确定居民委员会规模和辖区范围,推动居民委员会“应建尽建”。确需保留村民委员会的,应妥善做好村民委员会调整工作。加强安置社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引导群众形成科学健康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居民融入社区。强化安置社区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安置区街道、社区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力度。完善网格化管理,加强安置区地名信息采集更新与共享应用,强化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畅通搬迁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帮扶救助、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加强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心关爱,切实加强其教育就学和基本生活保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strong>(十六)提高社区服务能力。</strong>按照国务院关于“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要求,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安置区公共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助推安置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安置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安置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推动就业、养老托育、医疗卫生、家政、助残等便民服务下沉,加强社区服务质量监管。鼓励安置社区以“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社区资产运营机构”方式,采取资产入股、资源开发、合作运营等方式盘活社区资产。培育壮大安置社区专业人才队伍,优化配置社区工作者,支持大型安置区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提升对青少年、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在有条件的安置社区积极配置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矛盾调解员等。

  <strong>(八)大力支持多业态创业。</strong>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结合自身优势特长,围绕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社区便利服务、产品组装加工、现代物流等领域开展创业,在安置区及其周边大力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安置区建设实训基地、创业园区等创业载体,引导具备创业能力和意愿的搬迁群众优先入驻,按规定给予创业补贴、场地租金和管理费减免、水电费用优惠等扶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创业培训,向安置区创业群众提供市场开拓、管理辅导、品牌打造等深度服务,引导当地龙头企业带动搬迁群众依托其产业链创业发展。

林正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