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醒:防范“套路运”“套路贷”等各类形式诱骗贷款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5-31 06:14:32

  中新网5月29日电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关于防范“套路运”“套路贷”等各类形式诱骗贷款的风险提示。

  近期,有诈骗团伙虚假宣传贷款购买货车“零首付”,借助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心理,在网上发布“高薪招聘”“实习”等虚假信息,如成立空壳货运公司,用精编的话术诱导应聘司机申请贷款购车“入职”或缴纳加盟费,应聘司机提车后却遭遇接活难、退车难、退款难,最终未获得预期收入却背负大额债务。类似骗局还有假借招聘之名诱骗求职者以职位需要、培训费、材料费、保证金等名目收取各类费用,甚至诱导求职者通过贷款平台贷款支付相关费用。在此提醒包括求职者在内的广大消费者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审慎决定是否需要办理贷款业务。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从信息发布平台、企业官网、社交媒体等多方面途径对招聘信息进行交叉验证,拒绝各类广告话术诱惑,对超出合理范围的高薪酬待遇、高回报承诺、贷款购买货车“零首付”等保持警惕。审慎评估自身还贷能力,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决定是否需要办理贷款业务。

  三是办理贷款前要确认贷款机构是否具备放贷资质。银行保险机构应具备金融监管部门发放的相关许可证,消费者可通过金融监管总局金融许可证信息系统查询相关许可证信息。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应具备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发放的经营许可证或者认可的业务资质,且在经依法批准的区域范围内开展业务。消费者应关注相关机构金融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明确的业务范围,避免从不具备放贷资质的机构办理贷款或者具备资质 的机构超经营范围办理贷款。在接到金融机构信贷审核电话时,如实回答问题,避免在他人诱导下提供不实信息。

  四是使用互联网网站、应用程序、小程序及其他线上平台时应谨慎操作。使用互联网平台贷款时应认真阅读页面上的提示内容,明确相关法律后果,审慎进行人脸识别或电子签名。在使用电子平台购物或进行其他操作时,留意默认勾选选项,不轻易勾选“领取保障”“自动续费”等选项,避免因为一时大意而开通平台关联的贷款业务。

  五是警惕“免费”“零首付”“限时”等营销词汇和宣传套路。注意识别非法金融广告,警惕不当诱导,拒绝过度负债,培养理性消费观念。贷款合同签订后,应当珍惜个人信用,按时依约还款。

  12月14日,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他表示,所有患者都需要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根据病程和治疗情况使用新冠药物,盲目囤药、擅自用药不可取;而为了保护老年人,公众仍应对新冠病毒保持高度谨慎,尽量少感染、晚感染,不让最紧张的峰期(约2023年2月)之前的传播链延长到老年人群体。

  那是一个4岁的小女孩,身有残疾,核酸阳性。杜鹃给她测了血压、血糖,数据都还好,只是人的意识不太清醒。杜娟说,自己现场救治的同时,社区的领导一直在给卫健委打电话,帮忙联系可以就诊的医院,但由于小女孩的病史尚不清楚,很难协调到合适的医院。

  在我国,奈玛特韦仅被批准用于治疗发病5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 岁,体重≥40kg);阿兹夫定则片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年患者。

  2018年世界杯期间,公安部公布数据称:当届世界杯开赛以来,各地侦破赌球刑事案件300余起、打掉赌球团伙100多个,涉案金额逾10亿元。

  此前即有业内人士表示:“对整体行业来说,新冠疫情终将回归成为一项常规业务,如果企业不提早做布局,以后被洗出局也是早晚的事情。”

  李卫东等人的研究显示,以郑州为例,其本身属于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省会城市,相较于沿海城市的互联网等新兴科技发展浪潮,郑州的就业机会与发展前景便显得不具备充足的吸引力。不仅可能无法吸引外来人才,还有可能让本地的资源流向更具发展动力的其他城市。这种现象即被称为虹吸效应。

陈宜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