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观澜|一根甘蔗的“甜蜜新生”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11 10:09:47

  12月1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来宾市考察调研。他先后来到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和东糖凤凰有限公司,了解甘蔗良种繁育、种植收成、糖产业发展等情况。

  冬日,八桂大地,蔗林如海,绿浪连天。

  作为一种经济作物,甘蔗与众多百姓息息相关。一方面,它是我国重要的制糖原料,而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另一方面,甘蔗是大量蔗农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如今,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32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位,连续19个榨季占全国60%左右。中国每3勺糖中,就有约2勺来自广西。

近日,无人机拍摄的广西来宾市兴宾区 蔗农正在砍收甘蔗。 新华社记者

  曾经,甘蔗产业处于“小、散、弱”的状态。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使成本居高不下,加之市场变化,其综合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长期存在。“千家万户小生产”难以招架“千变万化大市场”,市场一“打喷嚏”,蔗农就会“感冒发烧”。部分蔗农甚至砍掉甘蔗,改种其他作物。

近日,在广西来宾市一糖厂,装满甘蔗的车辆正排队入厂。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如今,广西将转型升级贯穿甘蔗种植、加工、综合利用的全过程,一个日趋完善的产业链和多元的甘蔗产业新业态正在加速形成。

  近日,在广西来宾市一家养牛场,工作人员正将甘蔗尾梢加工成饲料。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现在,一根甘蔗的旅途已然“上新”,在经过“三个车间”后,化作人间的“甜蜜”。

  种植是“第一车间”。广西2014年启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双高”基地超过500万亩。

  许多“双高”基地,每亩能产8吨上下。相比“看天吃饭”的年代,亩产翻了倍。同是一片天地,增量从哪里来?广西来宾市一名种了30年甘蔗的老蔗农打开手机App,指着遍布蔗地的水管给出了答案:“甘蔗饿了渴了,智能操控水肥一体滴灌;遭害虫了,无人机喷药。”

近日,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蔗农正在砍收甘蔗。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制糖是“第二车间”。以往,甘蔗主要用于制成白砂糖、赤砂糖,缺少精深加工。如今,制糖企业已经将食糖向特色糖、功能糖、营养糖等产业链延伸,还不断开发甘蔗水、甘蔗醋、甘蔗酒等深层次产品,打造高端糖品价值链。

  综合利用是“第三车间”。榨糖过程中产生的髓渣用于发电,粗蔗渣可进行制浆造纸以及生产可降解餐具,蔗叶和尾梢能制成高品质饲料,滤泥开发为有机肥,废糖蜜拿来生产酵母,废水经过处理后还能灌溉农田……传统蔗糖产业向生物基化工、食品工业、发酵工业等转化升级,循环产业链的不断丰富延长让“一根甘蔗两头甜”成为现实。

  记者:农冠斌

  视觉 | 编辑:张爱芳、郝晓静

  新华社国内部、广西分社联合出品

  “在安全的基础上,一定要提高旅客的通关效率,注意服务态度,不能在大过年给别人添堵。”大连周水子边检站执勤二队副队长杨宇在上勤会中说。

  他表示,下一步,要健全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政策体系、强化绿色低碳标准的引领、建立数字赋能绿色制造的引导机制、深化绿色制造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密切跟踪病毒变异特点,时时关注疫情演变态势。三年来,中国始终坚持把握好世纪疫情应对的变与不变。

  莫特兰蒂表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成功的发展模式,为世界各国政党树立了可资借鉴的典范。南中互利共赢的友好合作关系既为两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带来福祉;莫采卡表示,全球发展中国家受疫情影响,都处于困境,需要携手创新合作方式,新的一年南非期待继续全面加强同中国合作;马沙巴内表示,南中关系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期待南中继续加强合作,为中国、南非乃至整个世界创造包容性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德宏州商务局畹町口岸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称,为保障西瓜等季节性水果和生鲜类农产品快进快通,口岸已推出预约通关、绿色通关、随到随检等多种优化措施。下一步,随着口岸通关进一步恢复正常,通关效率还将大幅提升,缅甸西瓜进口量也将持续增加。(完)

  数据还显示,去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7330.2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4%,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958.3亿元,增长7.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9%,提高1.3个百分点。

郑昱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